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中國航太高技術為北京奧運會安保"保駕護航"

在北京奧運會即將圓滿謝幕之際,中標北京奧運會安保科技系統的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對媒體吹風稱,中國航太界特有的“兩總”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組織、管理模式和大量先進的航太資訊技術與裝備,都成功應用於北京奧運安保科技系統建設中,為奧運賽事及相關活動“保駕護航”。

奧運安保指揮系統三級聯動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二院副院長、奧運安保科技系統總指揮全春來介紹說,北京奧運安保科技系統中安保指揮系統建設,借鑒航太系統管理經驗,實現“不同地域、不同場館”的資訊集成,即給所有場館安裝上“大腦”,有序向“最高指揮”——仰山橋指揮中心發送資訊和接收指令,使之能夠同時對數以億計的指令進行甄別和選擇。

北京奧運會的安保指揮系統分為場館指揮部、場館群(區域)指揮中心、仰山橋前沿指揮部三級指揮分系統,這是現代奧運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安保資訊採集、傳遞、處理、指揮、調度為一體的三級安全保衛能力的統一。

全春來說,從奧運會開幕至今,在不同場館舉行的數百場比賽中,安保指揮系統的三級分系統緊密配合,已出色完成各項安保任務。

奧運史上最大規模電子票證

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在世界上率先實行實名制奧運門票,採用先進的RFID(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技術,每張門票都對應著主人的照片、姓名、性別、國籍、年齡、有效證件號碼等。這些資訊一起顯示在驗票機後的電腦顯示屏上,同時攝像設備暫態拍攝照片迅速進行人像識別和匹配檢測,完全通過驗證後才亮綠燈通行。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研製的這一電子票證查驗系統,是世界上首次將RFID技術成功運用於大型賽事,可在較短時間內解決大規模數據收集、核對、檢驗、比對、識別、應用、處理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北京奧運會期間,觀眾和各類工作人員進入場館的有效票證數量達到一千三百萬張,進入場館的總人次將達到一千五百萬次以上,每一次進入場館,都要接受電子票證系統的檢查。中國航太科工集團科技奧運工程總工程師馬良傑稱,北京奧運會首次大規模使用電子票證,並被證明完全達到預期效果,這是奧運安保工作技術和理念上的重大進步。

“紅外幕墻”有效監控場館周界

作為安保科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場館周界報警系統——“紅外幕墻”主要負責九十四個北京奧運場館的周界安全防護工作。

據介紹,這面肉眼看不見的“紅外幕墻”,由兩根安裝了紅外裝置的立柱組成,立柱之間對接起一道道紅外防線,密集的防線組成一道看不見的墻。當一定體積物體阻斷相連的紅外線後,系統就會報警並顯示報警位置,其他如攝像頭等設備就馬上進行目標跟蹤,安保工作人員根據目標情況作出處理。

北京共有五十八個奧運周界、九十四個場館區(含場館與配套設施)佈防了“紅外幕墻”,它“包圍”了幾乎所有的奧運比賽場館、餐飲場所、物流中心、奧運村、主新聞中心、身份證檢測中心等奧運配套設施,共計二千零二根紅外立柱的防護總周長接近二百公里。

在北京奧運所有場館區域內,監視系統都採用無盲區設計,利用槍形、球形等多種攝像設備實現“無縫連接”。模擬演示表明,除個人隱私場所外,被跟蹤人員所到達的任何區域,都處於有效監視範圍之內。

鍾山院士總結說,奧運安保科技系統體現了中國航太在資訊感知、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化和網路化的指揮系統、資訊安全等五個方面。

資料來源: www.eastday.com/ 2008/8/2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