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奕科技前身是永豐餘集團內的RFID研發小組,2006年獨立成為新公司,是台灣第一家由大型集團所投資的RFID公司,成立至今將近一年,永奕持續投入RFID的讀取器研發,總經理戴念華指出,作為電子製造大國,台灣的RFID不應只是在應用面發展,與製造端合,商機才會有相乘效果。
這兩年RFID應用猶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全球發展並測試導入,但是關鍵性技術產品還是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但我認為而相較於歐美國家來說,RFID產業在亞洲地區的推展較為保守,因此,永奕所扮演的角色除了積極投入創新技術之研發外,也藉由與國際大廠及領先應用廠商之良好合作關係,提供業界RFID相關資訊、技術的顧問輔導服務。
先期永奕藉由專案建置所累積的經驗,再以使用企業之角度來研發新產品,與RFID業界緊密合作,扮演先進軍火供應商之角色,然而永奕科技是ㄧ個RFID產品導向的公司,營運規劃著重在於RFID UHF產品開發及提供RFID的創新應用,且積極進行專利佈局,以支援RFID整合性技術產品的發展。此外,建置符合國際標準之RFID UHF產品功能驗測環境,建立標準驗證方法與程序,成為亞洲唯一EPCgloba授權之認證中心。
以長期目標來說,除了持續研發RFID UHF產品,授權與世界各地的RFID產品/服務業者合作,讓永奕的創新產品全球化。並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如EPCglobal,制定RFID技術標準,促使RFID應用更加完善。
RFID的迷思
就應用面看,我發現台灣企業對於RFID一直有個錯誤觀念,認為只要把讀取器架起來,產品貼上標籤就算完成,此後系統自己會運作,企業從此只需坐享其利,完全低估後端系統的重要性。當然標籤和讀取器在RFID系統的重要地位不容懷疑,畢竟沒有最前端的訊號取得,後端應用根本說不上,但是如果只重視甚至偏執的一昧計較讀取率、讀取速度,而不去思考訊號取得後的如何應用,RFID系統的投資報酬率將令導入企業大失所望。
RFID這幾年會成為話題,主要原因當然是Wal-Mart,在Wal-Mart的帶動下,IT與傳統產業都掀起一片RFID風潮,位居全球電子製造重鎮的台灣,自無法置身於外,Wal-Mart要求供貨商產品貼附RFID標籤的壓力,強迫台灣廠商提早佈建下一世代供應鏈e化架構,就宏觀角度來看,這對企業長期發展當然當然有其正面影響,不過Wal-Mart的壓力,也讓台灣製造業對RFID的建置概念產生偏移。
Wal-Mart的RFID政策持續不輟,2006年的計畫之一是要求前650大供貨商必須在貼附RFID標籤在產品紙箱或棧板上,於是台灣廠商開始積極與永豐餘這些紙箱供應商合作,進行各項RFID測試,對扮演供貨商的台灣廠商而言,RFID系統最重要的是標籤如何被快速而準確的被Wal-Mart讀取器讀到,至於訊息讀到後的處理則是Wal-Mart的事,台灣廠商不會也無權干涉,基於Wal-Mart要求,台灣製造商與紙箱廠商重視的是標籤天線如何設計、貼在紙箱哪個位置才不會被輕易撞壞又能被順利讀取,長此以往,標籤與讀取器的技術於是成為台灣RFID的研究顯學,訊息的應用反而被輕忽。
這種概念在製造端,企業扮演對外供貨者時當然不能說錯,然而如果角色切換,企業從RFID供貨者變成使用者,這個概念就不再適用,這時企業的眼光不能再只聚焦於讀取率,而必須綜觀全面,標籤讀取率只是其中一環,讀到後的訊號處理才是投資報酬率浮現的重要關鍵,舉例來說,如果把RFID比喻成自來水系統,標籤與讀取器就好像水龍頭,水龍頭是否設計得當,讓自來水順利流出固然是重點,但系統真正的效益是用戶如何使用這些流出的自來水?當這些順利流出的水被拿來飲用、拿來洗衣洗菜洗車,效益才會浮現,如果只是一昧研究如何把水龍頭設計的更好更先進,反而不去思考流出的水如何使用,系統就會出現重腳輕頭、本末倒置的怪象。
異質平台整合 效益方得浮現
因此企業在導入RFID前就必須先思考,我為什麼需要這些水(訊息)?這些水(訊息)可以解決哪些問題?要怎麼用才能最快速而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如此一來,企業在制定RFID策略時才能篤定而明確,包括系統的樣式、效益的評估、投資報酬率的浮現時間都能了然於胸,而不會獨沽一味,對標籤讀取率念茲在茲,造成系統失衡。
不只RFID,其他如ERP、MES、CRM等e化架構,都只是解決問題的手段而非問題的答案,如果錯把把手段當成答案,就會出現系統架構不合身,企業必須屈就自己原有的作業流程去配合系統的怪現象,就如前文,導入系統前,企業必須先釐清自身問題,要求RFID廠商提出配合架構,如果RFID廠商不能解決導入企業的問題,那該廠商就要被淘汰,也就是說RFID系統架構必須削自己的足來適企業的履,而不是企業削自己的足來適系統架構的履。
現在許多中小企業對e化概念認知有限,多會聽從軟體廠商所言:「這套軟體架構起來,能夠幫你解決什麼什麼問題。」這種先建系統再來思考系統能解決什麼問題的情況,就好比先把箭射出去再來畫個標靶讓他射中,而事實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畫好標靶再把箭射出去才對。
那企業有哪些問題可藉由RFID解決?現在RFID的應用越來越多元,如果單從製造業來看,RFID的訊號自動、無線發送,可以讓產品訊息更透明、傳遞速度更快更自動,這些訊息大量而精確的出現讓企業得以充分掌握產品的動向,進而制定出企業決策,不過這些訊息都必須與其他e化平台結合,效益才會出現。
台灣企業抗拒RFID導入,目前最多的說法都在於投資報酬率難以評估,而從這2個例子可以看到,RFID與其他平台接觸越多,越「廣結善緣」,效益也會浮現的更快,當然RFID也可以「孤島」式的存在,這就是僅將其侷限在某一處,例如在製造現場建立單獨的系統,這套系統讀取器是單獨的、中介軟體是單獨的、所連結的作業軟體也是單獨的,這種獨立的系統,效益當然也會有,不過就是指單獨的出現在該處,不會產生附加價值。
不過如果將RFID與其他系統連結,例如MES、ERP、CRM,每多1個系統,RFID的訊息就等於被多應用一次,多了1個附加價值,而如果這個訊息不只是跨平台,而是跨部門、跨企業應用,附加價值就會幾何成長,投資報酬率就會快速浮現。
資料來源: ET電子技術第257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