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慈大學子發揮專業及創意 設計全方位健康照護

知名小說「潛水鐘與蝴蝶」作者全身癱瘓,只剩下左眼能眨眼,如果只能眨眼,還能做什麼呢?慈濟大學醫學資訊學系成果展中,由沈祖望老師指導,廖庭鋒、吳美瑛、鄭又嘉、許景貴、李心玉、李佩芬同學的專題「以心電圖、肌電圖、腦波及眼動訊號為基礎實現個人化輔具的操控」,使用者只要利用眨眼就可以指揮機器人前進或後退。

目前以電動搖桿為基礎的輔具操控,並不適用於每一位殘障人士,例如漸凍病患,因此擁有安全方便的行動輔具是十分重要的。「以心電圖、肌電圖、腦波及眼動訊號為基礎實現個人化輔具的操控」的設計,使用者必須貼上電極貼片,收集使用者的眼電圖,心電圖,腦波和肌電圖的生理訊號,經過120秒的處理分析後,透過藍芽指揮機器人,使用者眨眼兩下機器人就會前進,左手握拳往左轉,右手握拳往右轉,再眨兩下就會後退、專注力下降時會減速甚至不動。現場開放同學測試,連聖誕老公公也加入,非常有趣。

負責設計的同學之一李佩芬表示,腦波的分析最困難,為了讓輔具更安全,當使用者專注力降低時,速度會減慢甚至是不動,可以避免使用者喝醉或是太疲勞時發生危險。指導老師沈祖望認為,這次專題設計是為了幫助肢體障礙者,讓他們可以輕易的操控行動輔具,未來希望可以有更多元的功能,例如應用在輪椅等,這是個人化的輔具,假設使用者是上肢殘障,可以用腿的肌力來控制,假設對方只有眼睛可以動,那所有的功能也可以用眼動來操作。

慈大醫資系成果展歷年來都可以看到師生的創意,醫資系系主任劉瑞瓏表示,今年的成果展中,學生的作品可以分「醫院資訊系統」、「健康照護系統」、「醫療決策支援」、「生物資訊處理」、「生物系統分析」、「基礎資訊科技」等五個方向,讓資訊在健康照護中能盡其用,提昇健康照護之效率與品質,相當具有實務價值與意義。

參展的為大四學生,包括:「無線阻力訓練之量測與紀錄系統」、「以促進健康為目的之線上遊戲」、「智慧型腦部疾病診斷系統」、「SPECT骨骼掃描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視訊式睡眠狀態分析」、「用wiimote實作視覺式頭部追蹤之應用」、「實驗室老鼠運動狀態分析」、「可攜式醫護表單系統設計」、「POC隨身健康照護及管理在PDA上的應用」、「以心電圖、肌電圖、腦波及眼動訊號為基礎實現個人化輔具的操控」、「模擬視覺化機械式滾輪」、「虛擬私人網路閘道器之製作」等12組。

其中,由葉尚豐、黃冠維以及張智淵、王毓傑、洪榮駿同學兩組合作,許弘駿老師和黃聖方老師共同指導的「卡片競技場,極限挑戰者」與學校E-Health系統合作,設計出獨一無二的線上遊戲,玩家必須要跑操場和運動,才可以提升戰鬥力。黃冠維同學解釋遊戲規則,所謂E-Health,是由鄭仁亮老師設計,利用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以晶片感應使用者跑操場和游泳的次數,玩家一開始可以得到免費的王卡一張,但是若要增強戰鬥力就必須從E-Health 轉換而來的點數換取。

為了鼓勵玩家多多運動,跑操場一圈就可以購買怪獸卡,但若是要得到等級高的王卡,要跑到34圈。其中,因為游泳與跑步消耗的體能不同,游泳獲得的點數又比跑步高。張智淵同學表示,這是一個真正結合益智與”體力”的遊戲,玩家戰鬥力升級的同時,體能也變強了,這就是遊戲最有趣的地方,贏家不能輕鬆的坐在寶座上,要持續保持運動的習慣。

醫學發展攸關全體民眾健康,而資訊科技在此發展中已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由陳彥志、李庚翰、鄭喨元同學,蕭嘉宏老師的指導「可攜式醫護表單」在今年獲得台灣國際醫學資訊聯合研討會最佳海報獎。現行的電子病歷,病人回家後還需要透過其它軟體閱讀,這套系統只要有瀏覽器就可以使用,為目前閱讀電子病歷最方便的方法。

陳信志老師指導,曹印吾、劉晏君及李佳璇學生所開發出的「智慧型腦部疾病診斷系統」,結合三種腦部疾病: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及腦瘤,輸入臨床與基因資料後,只要按下一個按鈕,可以協助醫師判斷是否罹病及疾病種類。對生物醫學很有興趣的李佳璇同學認為,這套系統開發的目的,是希望未來能夠輔助醫師診斷,幫助更多病人。

今年醫資展也邀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及高雄醫學大學醫療資訊管理學系共同發表與交流醫學資訊相關實務專題成果,從同學充滿創意的作品中,看到電腦資訊如何與醫學、健康跨領域合作的無限可能性。

資料來源: http://news.sina.com.tw 2008/12/2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