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名家觀點》科技創新 創造就業機會
通常科技研發的目的是在為未來發展舖路,多需要長時間的孕育才能開花結果。但在不景氣的環境下,科技創新其實也能創造即時的工作機會,更可以讓政府的促進就業方案發揮更大效益,關鍵在於政府能否有效創造需求和誘因,並提供適當的技術協助。
首先,節能服務業(ESCO)就是以科技創造就業機會的例子。這是個中小企業型態的新興服務業,他們運用能源查核、模擬分析、智慧感測、照明空調及系統監控等技術,協助企業商家及機關團體降低各項能源支出,並與客戶分享節能成效,客戶節約愈多,節能服務業的收益就愈多。
這種節能服務工作,需要大量基層技術人力的投入,且對國家長期能源競爭力很有幫助,但要成功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持續提供節能減碳的誘因,並與油電價格脫鉤。只要節能誘因存在,需求就會上升,再加上適當的技術輔導訓練及獎勵,節能服務業就能順勢擴大,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除了節能之外,類似的服務業還有環保回收、工安保全及會展觀光等。這些行業不但都需要較多的人力,也因為應用了新科技,得以開展出新型態、新機會,更會對台灣環境改善及增加來台商務有所助益,十分適合由政府與民間共同推動。
其次,在不景氣時許多高價消費轉向「平價化」,因此凡能降低成本,或能為低價品提升質感的科技創新,都能擴大市場,進而提高就業機會,最近WalMart和麥當勞業務不減反增,就是明顯的例子。
台灣產業一向擅長於低價化,不論是電腦資訊或家電產品,只要調整迅速得宜,都有機會搶占更大的平價國際市場,擴大外銷。同樣如食品、衣著、紡織、樂器等傳統產業,尤其是高質感的民生必需品,市場上需求有增無減,若能再加上科技創新提高全球競爭力,便能擴大外銷,提供額外工作機會。
其中科技得以著力之處頗多,如改良產品設計、採用替代材料、以晶片取代多重元件、提升製程效率等,但還是需要政府比照早年大幅鼓勵外銷的政策,提供充分的誘因及獎勵。
此外,不景氣時常出現的就是所謂「微型企業」的創業者倍增,其中有許多是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是遭到裁員的員工。除了開計程車、小吃店及夜市擺攤之外,其實政府也可藉此機會提供適當誘因及機制,讓知識型的失業者透過網站相互連結,共同籌組團隊投入科技創業。如能在初期給予協助及支持,就能利用不景氣期間,完成創業所需的孕育準備工作,將來機會一到,便可成為社會及產業的生力軍。
總之,科技創新可以創造就業機會,誠如前所列舉的節能環保服務、平價產品外銷及微型科技創業等例子,目前政府已有相關的計畫在推動,但關鍵在於能否有效提供誘因、創造需求。一旦需求出現,再輔以適當的技術協助及訓練,就能水到渠成,對增加就業機會與提升國家競爭力都有幫助。(作者是工研院院長)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12/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