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生活的趨勢下,每個人隨身的電子裝置愈來愈多,功能也愈來愈複雜,包括:手機(許多人甚至有兩隻手機以上)、PDA、MP3、數位相機等,數位化生活已經成為必然;而在車輛空間當中除了上述的可攜式行動裝置外,車用資通訊與多媒體娛樂也逐漸成為車輛必備的系統,而這些裝置在互相連結部分必須要有共通的通訊協定來處理,此時就需藉由藍芽(Bluetooth)無線傳輸來處理資料連結的問題,甚至可延伸應用至車輛後座娛樂系統、車輛即時診斷等,由此可見藍芽介面在汽車電子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市場規模大躍進 主流車廠不缺席 根據統計,藍芽通訊基本上於2003年開始進入車用電子市場,初期約有八個車廠共九個車款內建藍芽通訊,而且大都集中在高階車款;隨著行動裝置上藍芽介面逐漸普及,到2006年已有29個車廠超過70個車款內建藍芽介面,幾乎涵蓋所有主流車廠,由此可看出藍芽在車內已逐漸成為必備通訊介面。 而若從全球搭載藍芽通訊的車輛數來看,估計將從2005年的670萬輛成長至2012年的6,560萬輛,幾乎成長了十倍。 而若從市場特性來看,售後市場的數量遠大於原裝市場。以2012年為例,估計售後市場約為5,020萬輛,約占整體市場77%,而原裝市場約為1,450萬輛,約占整體市場23%,這主要是由於售後車輛數目規模遠大於每年的新車出廠數目所致。 而若以每年全球新車市場約在6,000萬輛來計算,到2012年估計約有30%的新車出廠即內建藍芽介面。 當然藍芽晶片供應商也同樣看到車用領域商機,陸續推出車用藍芽晶片解決方案;藍芽晶片大廠CSR推出BlueCore5藍芽晶片,其中整合2.4GHz的藍芽無線射頻與基頻在單一晶片上,並採用雙DSP架構,一顆負責無線訊號處理,另一顆則負責多媒體音頻資料處理。 雖然藍芽在3C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但整合至車內空間仍有技術問題需要克服;例如最基本的車用IC運作溫度要求必須達到-40℃~85℃,甚至是在-40℃~105℃的嚴苛運作環境仍必須正常工作。 技術問題待克服 RFID干擾須化解 除此之外,車內其他射頻裝置如收音機、手機、GPS衛星導航設備、數位廣播等,都對藍芽或多或少產生干擾的可能,因此供應商必須針對車內無線射頻的干擾進行測試與認證。 藍芽應用最早從行動電話延伸到家庭娛樂、遊戲、隨身娛樂裝置和汽車應用等領域,而且不論在歐洲、美國甚至是台灣,都已逐漸重視行車過程中使用行動電話所造成危險的可能性,已經從立法著手禁止開車時手持手機通話,透過車用免持聽筒(Hands-free telephone)將直接加速車用藍芽通訊市場的普及。 除此之外,車輛線束的輕量化一直是車輛開發的重要議題,在車內電子設備愈來愈多的同時,透過藍芽整合車內資通訊與娛樂設備之間的連結,將是未來的趨勢。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2006/11/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