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儘速建立兩岸食品標準化生產及檢驗檢疫機制

特稿/儘速建立兩岸食品標準化生產及檢驗檢疫機制/智庫論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鄧岱賢
大陸三鹿集團公司生產含有三聚氰氨(melamine)之毒奶粉事件在台灣愈演愈烈,除已導致衛生署長林芳郁辭職,同時民進黨也將此問題政治化,除批判政府外,不排除舉辦大規模的遊行,抗議大陸的黑心食品。

其實兩岸食品安全問題早有案例,二○○七年七月底八月初,大陸進口的冷凍蝦即被衛生署驗出含有禁藥「硝基夫喃」而被禁止進口。二○○七年九月我國國產鱒魚也被驗出含有致癌禁藥「硝基夫喃」、鰻魚也驗出毒藥「恩諾沙星」殘留。

當時筆者即呼籲兩岸當局要建立「食品安全機制」,可惜至今食品安全問題依舊層出不窮,經導致國內外消費者對兩岸生產的食品產生信心危機。現在兩岸當局應該思考的方向,是如何共同努力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而不是將此問題無線上綱至主權爭議。

針對食品安全問題,我們可以從生產面建立農業生產標準化方向著手;在交易面,則是儘速建立食品檢驗檢疫安全機制。在農業生產標準化方面,目前台灣的作法,是對外銷的農漁產品編制「國際商品條碼」(Bar Codes),作為農產品進行國內外交易時之認證要件,在「國際商品條碼」編制過程中,會依據輸出國政府要法令要求而定建立農產品不同程度的詳細資料,這也就是建立農產品的「生產履歷」,有了農產品的生產履歷,消費者會比較安心食用。

由於當前資訊軟硬體科技成熟,「國際商品條碼」編制已經進步到使用「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對於降低產品的管理成本亦有幫助,一方面可以建立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另一方面亦可以節省管理費用,故建立農產品生產履歷資料庫是可以實踐的目標。

農產品生產履歷還有以下作用:首先,建立溯源機制,一旦產品有問題發生,可以立即找出來源,作最有效之危機處理。其次,可與農民訂約,進行契作,要求農民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之高品質農產品。第三,進行契作的農民同時可以建立「農民合作社」,建立農產品最適的生產、運銷規模。第四,農業合作社建立後,新的農產品運銷模式亦可以同時建立,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產銷體系,增加農民收益。第五,農產品生產履歷建立後,可以有效預測農產品每年的生產狀況,可以避免出現「穀賤傷農」的現象,並提供政府農政單位執行農業政策的依據。

兩岸若是能協商,建立雙方共同認定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機制,如此才能杜絕黑心食品事件再次發生,重建國內外消費者對兩岸食品安全的信心。然而,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機制乃一長期努力的目標,在此工作尚未完善前,台灣對於大陸進口之農產品應建立檢驗檢疫機制,以確保國人食的安全。

尤其是此次大陸三鹿奶粉裏含有的三聚氰氨,並不是食品添加劑,所以我國衛生署並未將其列入奶粉的檢驗項目。少數大陸不肖商人之所以添加三聚氰氨在生乳中,是由於目前檢測生乳蛋白質含量的方法,是檢測生乳中的氮分子(N)含量,藉以推測其蛋白質含量,三聚氰氨添加在生乳裡,可以提高氮分子含量,藉以提高檢測儀器認定的蛋白質含量,讓蛋白質含量不合格的生乳可以蒙混過關。我們要對這些不肖商人強烈譴責,並呼籲大陸當局立即依法處以最重刑責。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兩岸當局應記取此次毒奶粉事件的教訓,共同努力,防止此類情勢再度發生。

目前海基、海協兩會已建立緊急通報機制,可以讓此類事件一旦不幸發生,雙方可以立即作危機處理。未來還應透過兩會的協商管道,建立兩岸衛生及農政單位的食品檢驗檢疫機制,除交換彼此針對食品檢驗檢疫的項目及標準外,並要求生產單位要絕對符合進口地區的檢驗檢疫標準來生產,並可隨時派員赴生產單位檢查生產流程是否合乎標準。除此之外,也可要求生產單位能夠依照消費地區的規定制訂農產品生產履歷,建立農產品標準化的生產過程,重建消費者對食品的信心並確保消費者食的安全。

資料來源: http://www.cdnews.com.tw 2008/9/2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