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突破逆境 產業轉型拚商機
面對全球性金融海嘯,一波波大浪來襲,台灣企業只能徒呼負負,坐以待斃嗎?工研院院友會日前結合南台灣產業界共同舉辦「2009 Toyota Way in Taiwan」希望台灣論壇,特別針對台灣企業如何因應金融風暴,並在風暴過後,迎接下一波明星產業。這次論壇邀請多位企業家及專家學者集思廣益,期望建立起度過艱困環境的Taiwan Way。
該系列活動包括由建邦創業投資事業董事長胡定華主談「台灣新興科技產業之發展」專題演講之外,還包括由工研院友會理事長,現任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主持的「從變局中看見未來」。曾繁城指出,有如遍地狼煙的金融大海嘯,已來襲半年了,台灣產業面臨結構轉變與挑戰,不論傳產或是高科技業,都應該力行精實,逆境求存。
因應考驗 企業需做三件事
台灣唯一專業生產特殊合金材料的榮剛材料科技董事長陳興時表示,「面對如此嚴苛的環境,企業必須要做三件事,」第一是「打三呆」,亦即打呆人、打呆帳、打呆物;第二是「消除七大浪費」,因為沒有價值的投入,只會增加成本;第三是「掌控現金流量」,包括資金活水計畫、嚴謹控制資金來往、降低庫存、降低外包金額等積極作為。
奇美電子協理陳志明以自身的面板業來說明,歷經金融海嘯重創,上中下游的垂直整合價值需要重新衡量,是否供應鏈太長,他比喻,「否則就如同一艘危急的船隻,旁邊還更多人攀著,風暴來時更是危險。」因此,整合的前提應是高競爭力的整合,而高競爭力的來源可以是品牌或是異業結合,雙方彼此付出、各取所需,以降低風險。
創新結合創意 商機無限
建邦創業投資事業董事長胡定華則認為,「其實企業的機會多得不得了,可以從生活、生命兩大方向發展,也就是以life為主軸。」他表示,企業應搭上新興的科技應用熱潮,積極投入無線天地、彩色世界、安樂家庭、知識人生等領域,以及從事醫療保健革新、基因工程改造、環境生態保育等,醞釀無限機會與各種的可能性。
代表研究單位的工研院南部分院執行長蔡新源強調,「未來台灣產業發展,應聚焦重視價值高,而非產值大,大投資並非最賺錢行業,創新是相當重要的。」例如綠色產業的造園計畫、農業精緻化等,或是生技醫療、品牌行銷、文化觀光、太陽能,以及生物科技等五大產業,這種以非製造業為主,創新、創意,再加上生活文化,都是企業可以轉向的目標。
企業轉型 政府應帶頭衝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王弓指出,不景氣正是投資開創新局的契機,企業可以趁此機會重新整頓,轉化新的營運模式。他建議企業不妨朝服務業、永續綠化、節能減碳、基礎設施維護等方向去考量,而政府方面也應帶頭協助相關企業進入該新領域,更積極推動自由化、鬆綁更多限制,釋放更多機會給民間企業。
有了產業轉型的方向後,企業其實還需要扎實的基礎做為後盾,也就是人才與資訊兩個重點。與會人士紛紛強調,過去好的人才,大都因薪資福利等誘因流向科技產業,如今這種不平衡已經消失,台灣企業再也沒有藉口,而應思索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衡量現況與需求間的差距,然後進行「換土計畫」,用對的人,做對的事。
在資訊方面,面對環境遽變,供應鏈必須保持最佳彈性以為因應,還需以分析工具時時算計大客戶的市佔率,以便做好控制庫存,了解終端市場的循環變化,這時資訊統一與透明化更顯重要,IT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如何做到資訊的快速掌控以及快速回應,是企業生存的一大關鍵。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 2009/3/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