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年少情結 王勇矢志推行公共單車
在巴黎成功之後,許多國家都跟著推廣城市「公共單車」,包括剛起步的台北、高雄,也包括曾經是一片自行車海洋的北京。
憶起那片海洋,北京貝科藍圖自行車租賃公司董事長王勇說,他是有「情結」的。現年四十三歲的王勇,許多兒時、青少年期的回憶都與自行車有關。但如今的北京,寬闊的馬路逐漸讓道於機動車輛,在北京騎乘自行車已經不再是那麼愜意的一件事。
推廣公共單車,台北的辦法是先在信義區內試辦,無人看守,只立一根鎖著單車的柱子,讓有意租用者自行刷卡使用,但這套辦法在北京行不通。王勇說,北京年前曾經在街頭放置自動販賣機,但不久就全部收掉了,因為老是遭到破壞。於是,包括王勇的貝科藍圖在內,北京其它幾家自行車租賃公司,包括方舟、康多、自由島等也都採取人工服務方式。王勇說,一個站點需四人輪班,每人每月薪資一千元人民幣,加總各類保險費用,雇用一個人的支出約一千五百元至一千八百元人民幣,高昂的人事費用成經營困難點之一。
對此,王勇並不抱怨,他說,雖然每人只是一千元月薪,但他的自行車租賃公司至少為社會養活了三百名在就業上有困難者,也算是一種社會回饋。
王勇接受過大陸許多媒體記者的訪問,多數媒體記者建議他建立更多的站點,因為借車、還車方便,是使用者租車的重要考量之一。對於這樣的提問,王勇總是回問:「你上次騎自行車是什麼時候?」曾經是自行車海洋的北京,在被問及此問題時,超過六○%的北京居民會略帶迷茫地說:「好久以前了!」
騎著自行車長大的王勇,一九九三年辭去白領工作之後的第一次創業,就是推廣公共單車,一開始主要提供給外國人在北京旅遊使用,後來繼續推廣到北京市民時,就遇到了資金調度困難而不得不作罷。再後來,當經營餐館賺到了錢之後,王勇再度投入自行車租賃業,這都因為他年少時的「情結」。
目前所知,各國多是由政府部門主導推動公共單車,北京則否。王勇強調,他從來沒想依靠自行車租賃行業賺錢。在第二次投入自行車租賃市場之後,王勇已經投入超過三千萬人民幣,目前每月仍虧損四十萬到五十萬人民幣。
北京雖一直高唱「綠色」,但在推動公共單車一項仍嫌不足。王勇在北京市區內的每個自行車租賃站點,根據北京市政府的要求,都要分別辦理執照;在路邊租地設置車篷,要花一筆不小的經費,而且還不被允許這些站點販賣書報飲料,因為書報攤另有負責部門。
如有一天市政府接管他的自行車租賃業務,王勇說:「那就太好了!」他的願望是北京市政府把自行車納入「公交」體系。他說,市府每年為公共汽車補貼那麼多錢,為何自行車不行?他強調,推動公共單車不是他一個人的事,他希望得到全社會的關懷與支持。
資料來源: 中國時報 009/7/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