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環球:網絡纏出“智慧城市”

“智能城市”、“智慧地球”……一係列關于人類生活環境高科技化的概念正在全球流轉,並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人類生活的未來圖景究竟怎樣?可以將把城市和地球打扮成什麼模樣?《環球》雜志在2009年第4期的特別策劃中設想了2020年的人類與世界。從本期開始,我們將以系列報道的方式,來關注實現這一圖景的現實基礎: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深入,人類開始賦予自己所使用的勞動工具以感知和交換信息的能力,這一過程,可以稱之為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之後的“智能化”。

5月15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獲得了美國智能社區論壇頒發的“年度智能城市”獎。

斯德哥爾摩到底有多“智能”?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如果你駕車進出斯德哥爾摩市區,你將會被按照時段徵收“道路堵塞稅”。不過用不著在收費站前面大排長龍,也看不到收費員,你甚至無需停車:一切都在你經過路口的時候通過智能係統自動完成了。

通過分布於斯德哥爾摩城區出入口的 18個路邊控制站上的攝像頭、激光掃描係統和安裝在機動車輛上的傳感器,這一過程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當車輛經過控制站時,控制站的攝像頭會被激活,拍下車牌照片,控制站和機動車上的傳感器之間會交換信號,記錄下時間、日期和繳稅金額,然後直接從駕駛人的授權銀行賬戶中扣除。當然,如果你的賬戶裏沒有錢,或者沒有指定的賬戶的話,也會收到賬單,你可以自己去銀行交錢。

這只是智能城市設想逐步成為現實的一個初步圖景而已。現在全球有數以百計的城市政府正在宣稱自己要建設一個智能城市,IBM、華為、思科等等大型IT企業,也無不加入這一戰團。華為稱他們的方案為“Smart City(城市的信息化)”,思科稱之為“Intelligent Urbanization(智能城市化)”,而IBM更進一步,他們提出了“智慧城市”。

“物聯網”時代正在到來?

關於互聯網,大家已經耳熟能詳,那麼“物聯網”呢?

以交通控制為例:當高帶寬、大容量的移動互聯網覆蓋整個城市之時,像汽車這樣的高速移動物體間交換數據的成本將大為降低,現有的識別技術和定位技術能做到的,也不只是通過ETC車道收取通行費,簡單提示司機該在哪個路口轉彎這麼簡單了。通過在城市道路信息採集係統、中央數據處理中心和行駛車輛之間不斷的數據交換和分析處理,新一代的導航設備完全可以做到提供即時路況信息,選擇最優路徑。比如在機動車輛發生事故時,車載設備就可以及時向交通管理中心發出訊息,便于及時處理以減少道路擁堵;同樣,後方行駛的車輛也可以及時得到消息,繞開擁堵路段。當然,如果違章駕駛,也會在第一時間受到處罰。

所謂“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係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

如今,“物聯網”已成為新一代炙手可熱的IT技術概念。試圖在危機之中尋找新產業新機會的各路掘金者,正紛紛投入到相關技術領域中去。單以射頻識別技術而言,中國RFID產業聯盟在其最新發布的《2008年度中國RFID發展報告》中稱,2008年中國RFID產業的市場規模達到了65.8億元,比2007年增長24.8%。而國際電信聯盟曾在一份題為《物聯網》的報告中如此描繪物聯網時代的圖景:當司機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衣服可以遙控;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麼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等等。

如果說互聯網的“信息高速公路”還只是局限于光纖、基站和上網終端的小小循環之間的話,物聯網就是將現實的基礎設施和信息網絡合而為一。在物聯網和人連人的互聯網之間,正在開始迅速的整合過程。同時,具備超強計算能力的計算中心的出現,也使得這樣一張“巨網”有了有效運作的可能。用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的話來說,現在,實體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正在合為“統一的智慧全球基礎設施”。

資料來源: http://big5.xinhuanet.com 2009/6/1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