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6年內機器人變成你家人

在日本談到機器人,馬上會聯想到動畫片「原子小金剛」。甚至有不少以「小時候看入迷的原子小金剛」為雛型的機器人開發者,他們現在置身於學術和產業中樞,正朝著下一個階段邁進:因應少子與高齡化社會到來,發展出現實兼具功能的家用機器人,也就是說,機器人成為日用品的時代已經來了。

走在潮流前端,IRT研究機構(Information and Robot Technology Research Initiative)以東京大學為基地,專心致力於機器人開發的產學合作,目前共有7家日本頂尖企業參與這個機構,去年還大膽預測「2015年之前讓機器人普及於各家庭」。這個令人振奮的計畫總舵手,正是東京大學工學博士下山勳教授,以下是專訪內容。

競合關係帶來活化能源

問:日本各大企業Sony、Honda、Toyota、Panasonic等,過去或現在都投入機器人研發等尖端領域,尤其是Toyota與Panasonic特別與東大IRT研究機構產學合作,請以機器人研發為例,說明產學如何相輔相成?

答:產業界的企業跟學術界的大學存在目的不同,也各擁有對方沒有的智慧和經驗技術。兩者若能相輔相成,對社會貢獻會更大。產學合作關係可以概略粗分:大學是在「理論與方法」見長,亦即有關「用法」的應用和內容的開發;企業主要在「執行與落實」的部分,也就是「製作」零件的籌措或對實用化的技術、測試,並負責基礎操作軟體系統的開發等工作,所以每回在東大發表,此後的產品化和銷售就由參與的各企業負責。

問:許多企業在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似乎走著不同的路,無論是設計介面或產品概念,會不會影響機器人產業發展?有無整合的機會?

答:等到各公司投入市場的時候,會依據他們的考量、產品規格和銷售戰略才會發生差異。即使功能類似的機器人,在價格策略上也都不同,譬如豐田的室外移動功能機器人賣價比照一般汽車,Panasonic發展室內用機器人,則訂定家電水平的價格,產品多樣化可活絡市場。同時,在各公司之間即使產生競爭,對企業判斷市場的規模應該有參考價值,反而是件好事。

數年前,AIBO和ASIMO機器人初次亮相,看到那個可愛的設計以及有人情味的動作,我們預感即將展開與機器人共同生活的時代,可是他們在社會擔任怎樣的作用仍然曖昧不明。

現在IRT發展的機器人,有著更貼緊生活的具體功能,譬如餐後撤下桌上餐具到廚房清洗的機器人、用手指引導重要物品放在房間某個位置的機器人。

從天馬行空的夢想羅列到各種對生活有用的功能,引領機器人製作進入新的階段,便是由大學「一邊俯瞰社會一邊考量人類未來發展」,加上企業「勾勒出消費者需要的商業模式」,兩者同心協力創造出的嶄新組合。

迎接少子與高齡社會

問:什麼時候確定了「2015年之前讓機器人普及於各家庭」的目標?

答:原本在東京大學,就有「正因為日本是已開發國家,所以也會率先面對其他國家過去未曾有過的課題」的想法。其中最嚴重的課題就是「少子與高齡化社會」,IRT成立的目的也是因為這樣的概念。「機器人今後要如何發展?」從草創伊始就有了非常具體的目的。

IRT自2006年設立,前3年在軟硬體方面的努力結果,已經超越當初預設目標。根據對消費者的調查,我們也理解對家用機器人的需求為何。因此應該是從2008年開始有了「2015年機器人普及」這個想法。剛研發完成的尖端技術,在實用化方面需要很多時間,但在其他已有相當程度時間累積的技術中,被充分應用與落實的也不少。

問:計畫的「機會點」與「威脅點」各自為何?

答:最近媒體大量炒作「少子與高齡化社會」的問題,引起大眾普遍關注,對計畫來說是個「機會點」!因為社會對我們研究的需求才會更大。至於「威脅點」,應該是「不景氣」的問題吧?但更大的問題是,整個社會體系是否普遍接受機器人仍未取得共識。

譬如,機器人在路上滿街跑,法律尚未允許,還有應該與機器人安全地同居的規範限制,萬一由於機器人導致人們受傷的補償的問題等等。今後即使跨越機器人的技術門檻,各種疑難雜症、障礙也會接踵而至;因此,要號召大學校園內的社會科學、福利工學、老年學等專家,全面性地推動這個計畫。

秉著「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讓合作之路更加順遂。當然,以「原子小金剛」為原點邁向機器人社會的「夢想」,也變成日本研究人員的心情導火線,時代已經到了夢想與現實融合的階段了。

採訪結束時,下山教授透露一個「具體的夢想」:「到了2016年東京舉辦奧運時,說不定我們的機器人已經在會場投入服務的工作。很令人期待吧!」不管是嚮導機器人,還是接送觀眾到遠方的會場的機器人,總之,不僅是只有「在活動會場內一起快樂地玩樂」的機器人而已。如果那個時候有很多家庭已經跟機器人住在一起,我們也可以呼喚機器人過來幫忙做家事啊!(作者為日本廣告人,本文摘自《創新發現誌》7月號)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 2009/6/1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