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三大問題阻礙RFID發展 幻想變現實仍需時日?

要讓RFID的發展真的如人們所預想的那樣迅速,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標準的制定,乃至這個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努力都必不可少。

RFID(射頻識別)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技術,多年以前,人們對於超市結賬革命的“幻想”就已經開始。因為採用傳統的超市結賬方式,收銀員要通過掃描條碼或手工輸入方式結算商品,常常會造成收銀台前排起長隊。 而通過在每件商品上貼上一個RFID晶片,當人們將商品靠近電子標籤感應裝置時,商品的數量和價格就能夠自動讀取,節省了大量的結賬時間。

可是,時至今日,這一場景更多的還只是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成本、標準和技術一直是業界公認的阻礙RFID發展的三大問題。對此,一位政府部門的專家呼籲,一方面政府要加大關注力度,另一方面,企業和行業協會應該承擔起推進RFID的重任,推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促進RFID產業的發展。

目前,雖然對這些問題的爭論依然沒有結果,不過,許多新技術的發展已經開始不斷融合RFID技術。如生物識別(Biometrics)技術、近距離通信(NFC)技術的發展等,這些正不斷促進RFID的應用。

同時,RFID技術的不斷成熟也給人們注出了新的希望,人們開始不斷探討RFID在更多領域的應用。比如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促進了RFID在食品安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而智慧交通的迅速發展也給RFID的應用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

在多個調查機構發佈的關於RFID行業未來市場增長預測報告中,雖然資料有所不同,可是,其中所表現出來的增長趨勢卻無人質疑。但是,要讓RFID的發展真的如人們所預想的那樣迅速,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標準的制定,乃至這個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努力都必不可少。

讓資訊瞬間流動
RFID技術由來已久,早在“二戰”時期,美軍就曾經使用這種技術來識別盟軍的飛機。20世紀90年代,RFID技術逐步開始了商業化應用,特別是在受到以沃爾瑪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的推動之後,RFID更是在全球掀起陣陣熱潮。

廣告帶來的魅力
許多人對於RFID的感性認識都來自一則IBM的廣告:一個在超市購物的青年一邊逛一邊往風衣裏塞商品,到收銀台後直接領取帳單,而不需要掏錢付款。這則廣告非常形象地給人們展示了RFID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不過有些人在看這則廣告的時候,都把它看作是一個科幻故事。這也難怪,畢竟現在依然有許多人還不瞭解RFID技術是什麼,更不瞭解這項技術又能幹些什麼。

事實上,RFID技術的精髓就是無線資料交換,這個資料交換過程需要兩種設備來進行,一個是能讀/寫射頻資料的設備,一個是與它配套、用於存儲編寫資料、含天線的晶片。資料能自動進行交換,不需要任何操作人員的參與便可啟動RFID的資料讀取程式。

正如廣告中購物的那個青年的經歷一樣,顧客在買完東西後無需排隊就能夠完成商品的自動掃描。因為相比其他資料獲取形式,RFID標籤不需要像條碼標籤那樣瞄準讀取,只要被置於讀取設備形成的電磁場內就可以準確讀到。

因此,RFID技術非常適合與各種自動化的處理設備配合使用,以便減少甚至排除因人工干預資料獲取而帶來的人力資源增加、效率降低和產生差錯以及糾錯的成本。而在讀取速度上,RFID每秒鐘可進行上千次的讀取,同時處理許多標籤。這就是為什麼廣告中的青年能夠迅速結賬的秘密。

顯而易見的優勢
正如人們在廣告中看到的那樣,RFID所帶來的便捷讓人們目不暇接,可是這些僅僅是RFID標籤的一部分功能,它的許多其他功能其實更加強大。比如標籤上的資料可反復修改,也就是說可以用來帶載、傳遞一些關鍵資料。這就使得RFID標籤能夠在企業內部進行迴圈使用。

而通過RFID技術與條碼技術的混合使用,再加之以移動計算技術,並將無線局域和廣域網路作為企業有線網路系統的延伸擴展,就能真正讓整個企業的所有現場作業流程與各種企業管理資訊系統之間實現無縫連接,讓作業現場的每一步操作都處在電腦管理資訊系統的管理、監督和控制之下。

RFID強大作用的發揮不僅僅來自標籤本身,同樣還來自配套的讀寫器和軟體。

標籤通常應用在貨物上,作為可粘條碼標籤的一部分。標籤也可以包含在更耐用的物流、ID卡或腕帶中。讀寫器可以是一台不經人手操作的獨立設備(如用於艙門或傳送帶的監控),或整合在移動手提電腦中,也可以與條碼印表機相結合。

讀寫器能發出一個無線信號,在相同頻段內的射頻場裏的所有標籤都能接收。標籤可以儲存多種類型的資料,包括一個序列號碼、配置指示、活動記錄(例如:上次維護的日期、標籤通過特定位置的時間等),甚至感測器提供的溫度及其它資料。

讀/寫設備通過天線接收標籤發出的信號,對其進行解碼,然後通過一條光纜或無線網路將資料傳送到計算系統。

曾經,人們夢想RFID會帶來一場生活方式的變革,但現在看來,實現這個目標尚需時日。

資料來源:http://www.ceocio.com.cn 2009/5/18
作者:丁常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