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趨勢觀測》產學合作 創新教育起飛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的會議室內,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張玉山正對著一群實踐大學行銷管理系的教授,簡報「創新加值服務的開發模式」,「如果你們還認為SSCI或SCI是升等的唯一管道,那就錯了;現在,產學合作更受到政府的重視及肯定!」他秀出經濟部「科技應用與服務業界科專推動計畫」、「鼓勵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推動計畫」、「創新業界服務科專計畫」等政府開放的各種專案競標機會,鼓勵與會教授加入他的團隊。 在社會需求逐漸湧現,以及政府大力鼓勵以及大量的資源投入下,近幾年高等教育界刮起產學合作風,而且近一、兩年風勢愈來愈大。各大專校院為爭取企業界資源、因應教育部評鑑,也為提高社會大眾對大學的品牌認同度,無不卯力爭取政府及民間提供的各種產學合作專案計畫。 多校聯合 打組織戰 然而,政府的專案計畫申請早已形成一個結構森然的生態,有物競天擇的進化法則,也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要拿到專案,固然要有專家知識與專家本事,是否在生態圈內位居食物鏈的強者,可能也是關鍵。 已建立品牌聲譽的知名教授可以輕易拿到專案來養天下眾士,無品牌聲譽的新進小教授就要往靠行想辦法;同樣的,已有雄厚研究所資源的研究型大學,有充裕的碩博士生可以進行專案計畫,沒研究所資源的教學型大學,也只好往靠行想法子。換言之,要對抗生態中已逐漸形成的食物鏈,唯一的辦法可能就是建構各種「營運模式」打組織戰。 拜網路之賜,有些營運模式已具體成形,並經市場驗證有效。張玉山近年提倡「跨校聯合課程與創業提案競賽」,致力以「中央廚房」與「網路平台」的觀念與架構,吸引各大專校院教授參加,在南部已形成一個有力的產學合作機制。 這個機制不但提供了一個公開的平台,吸引各大專校院教授參與政府及民間的各種專案計畫,有效整合學術研究力量及企業資源,也經由師生團隊對外參加各種創新與創業競賽,活潑而有效地推動創新與創業教育。 張玉山組織的專案團隊已有十個大學參加,參與的跨校學生約400多名,並經常大會師、共同活動。合作模式是由「中央廚房」供應產業相關專業知識、產業環境參觀展示、創業管理工作坊、業師輔導支援等課程、資源或活動,也就是以合作的方式由多校教師協同教學,並由企業的業師參與提供專業知識。 張玉山表示,「中央廚房可以提供十多堂的免費課程給加入的各校團隊,作為基礎訓練。」各參與團隊的帶團教授需要個別投入的,主要是「創業構想討論」的進行,經由一再的討論引導學生發揮創意,提出具體的創業構想,再參加創業競賽。 承包專案 跨校轉包 張玉山解釋,這樣的合作模式,可以一所創新性創業教育經驗豐富的大學為核心,整合周邊大專校院,建構機制強勁的創新性創業教育的推動平台。經由企業的支持與協助,由核心大學的「中央廚房」規劃「新事業開發跨校跨系所課程」,協助推動產業與創業構想、創業管理的相關知識,並建置數位教學平台,再經由各種創業競賽對參與者產生適當壓力,以有效推動創新性創業教育。 擅長撰寫專案計畫、熟悉政府專案申請資源與管道的張玉山,幾乎成了南部大專校院爭取各種政府專案的「大型承包商」。由他撰寫專案計畫爭取政府預算,並號召組織南部各大專校院團隊,往下「分工轉包」,他本人則負責行專案整體的指揮調控,以確保專案的質與量。 雖然張玉山半開玩笑的謙稱,撰寫專案是他最拿手的本事,但他能爭取到專案計畫、有效組織南部各大專校院及企業界資源,對帶動南部地區產學合作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刺激作用。他認為,尋找企業界或政府機關的支持與合作,可使創新創業教學更貼近市場,也才能符合社會的需求。 他舉例,中山大學參加過南區的「服務業創業提案競賽」,以「地方特色產業」為主題的全國性「服務業創業提案競賽」,也參加過「數位校園‧創意無線—WiMAX加值應用課程暨提案競賽」、「在地中油、品味台灣提案競賽」,並連續五年參加「捷運啟動、創意生活」的提案競賽。這些競賽都緊扣產學合作的精神。 企業參與 互利互惠 合作的企業則提供產業專業知識,使學生團隊第一手掌握產業的新知與技術發展方向;也提供產業的基礎環境,供學生團隊提出創新應用「加值服務」的構想。 學校方面,由核心大學跨系甚至跨校組織師生團隊參與競賽,由競賽的過程進行真實的創新與創業淬煉,得獎的激勵對日以繼夜投入的師生是莫大的鼓勵,更有效地推動了創新創業教育。 另一方面,由上述競賽主題可明顯看出,當今創新與創業的需求是社會各個層面發展過程中自然湧現的需求。 「創意活動可以深化教育現場,對教育的共識、體制、文化、結構的整體連結深具作用。」張玉山指出,教育方法的檢討已是一全球性的現象,因為過去在工業架構下建立的教育體制已出現分工太細、職能缺口擴大、整合困難的各種弊病。 為打破僵化的老舊教育,目前各國都十分重視跨領域的創意管理教育,「未來的競爭在知識的本體性,而教育是靈魂工程,我們需要有passion的老師及大學領導人投入創意教育的工程!」他語重心長的指出。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7/12/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