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物聯網是個『舊瓶子』
眾多重量級人物加入的噱頭,令『物聯網』概念迅速成為新的熱點。
但它到底是方是圓?誰在推動它?我們應該怎麼玩物聯網?現在這似乎還是一個沒有多少人考慮清楚的問題。
8月26日,在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09年夏季報告會上,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重視物聯網的研究,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新一代資訊技術方面正在開展一些研究,以形成支援新一代資訊技術的一些新的政策措施。這是與物聯網有關的最新動態。
此前,在多個公開或私下場合,中移動總裁王建宙已經反覆提及,物聯網將會成為中移動未來的發展重點。8月24日,在訪台的首場公開演講上,王建宙再次對物聯網大加闡釋,並表示將會邀請臺灣生產RFID、傳感器和條形碼的廠商和中移動合作。
今年8月9日,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視察的時候也在視察中科院技術研發中心,對於『物聯網』應用也提出了看法和要求。
時間回溯,去年底IBM CEO彭明盛首次拋出『智慧的地球』這一概念時,其戰略核心就是『雲計算+物聯網』的結合,而今年1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後,在和工商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上也對包括物聯網在內的智慧型基礎設施給予積極回應。一時間,物聯網已經成為炙手可熱、媒體競逐的『新概念』。
有趣的是,用朱宏任的話來說,到現在為止,物聯網還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大家公認的概念定義。
事實上,而早在數年之前,基於RFID的物聯網就已經提出,而通過電子標籤(RFID),傳感器等技術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應用也早已在很多行業有廣泛使用,但是,現在熱炒的物聯網已經不僅是早期提出的物聯網。
在業內人士看來,物聯網已經成為又一個『裝新酒的舊瓶子』。
『技術的發展每一年都需要一個概念,而現在很多利用無線通道來做的事情,都在往物聯網這個概念里裝。』握奇資料副總高翔說。
可以注意到,在早期的物聯網概念中,更多是由以系統、RFID、智慧卡等IT類廠商推動,應用的範圍都普遍集中在交通、水電等行業;而在新一輪的物聯網熱潮中,移動通信等其他行業已經參與進來,並有更廣泛的應用外延。
一個例子是,按照王建宙的表述,物聯網是通過裝置在各類物體上的電子標籤(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經過介面與無線網路相連,從而給物體賦予智慧,可以實現人與物體的溝通和對話,也可以實現物體與物體互相間的溝通和對話。
顯然,這是王建宙站在中移動角度的理解:與此前IT廠商們的定義相比,他眼中物聯網的網路載體已經由互聯網變身為無線網路。
究其原因,全球範圍的金融危機,令急于尋找增長模式的美國都把振興經濟政策的重點投向新能源、智慧專案等新興產業,而由工業化向資訊化轉型的中國,對於資訊化的更深入應用也有迫切需求,而三網融合的技術發展,以及移動通信的發展,也為運營商及更多跨行業應用廠商提供了入場時機。
可以肯定,在國家大力推動工業化與資訊化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聯網會是工業乃至更多行業資訊化過程中,一個比較現實的突破口。在手機資料採集、產品的二維碼全程監控等手段已經證實,無線通信與傳統物聯網結合後的『新物聯網』已產生更廣泛的應用,從而在技術上推動工業走出危機。
不過,概念模糊的物聯網里也裝入了更多的應用想像。在一些樂觀人士的敘述中,物聯網的應用正在向普通用戶轉移:司機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衣服可以遙控;公事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麼東西……
『但這隻是一個理想的狀態,3年甚至5年之後也未必能普遍應用。』用一位RFID廠商負責人的話來說,面向普通用戶的物聯網,短期內仍然只會是一個『概念』。在技術發展、商業模式、利益博弈等諸多問題的限制下,它絕大部分的業務仍然會是資料採集應用的擴展,難以實現更加『智慧』,很難實現『物與物對話』的『真正物聯網』。
而中移動等運營商的加入,也會面臨一個關鍵的問題:它是作為增值服務,還是通道商?由於服務的本身不是與運營商傳統業務緊密相連,所以運營商如果不滿通道角色,那麼運營商、設備廠商以及行業應用提供商之間的合作將還會有更多博弈。
資料來源: http://news.sina.com.tw 2009/8/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