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擋不住的綠色浪潮 全球電子業必須面對的真相

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參與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在全球各地上映後,全球暖化已經成為國際間最熱門的議題。由於各國民間與政府對於暖化的危機意識高漲,被視為環保最大殺手的產業界似乎已經成為眾矢之的,其中又以電子業所承受的壓力最大。 「高科技垃圾」(High-tech Trash)一書的作者Elizabeth Grossman便表示,以各國要求企業因應暖化現象進行變革的做法來看,電子業所承受的壓力可以說最為吃重,因此要如何在這股有如排山倒海而來的綠色浪潮下自保,已經成為全球電子業者眼前最為迫切的任務。 各國環保新政策出爐 業者綠色成本節節上升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公布的數據顯示,每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廢棄物總計高達2,000~5,000萬噸之間,因此目前全球各國均致力於電子廢棄物減量,其中又以歐盟最為積極。 歐盟於2005年8月13日起正式實施「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主要是要求電子電器產品製造商,負起全面性回收與特定比例之回收循環使用率的責任。2006年7月歐盟再度頒布「危害物質限用指令」 (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RoHS),則主要是為了管制WEEE產品中使用的重金屬物質。 除此之外,歐盟也將在2007年6月實施「化學品限用法案」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sation of Chemicals;REACH),「使用能源產品綠色設計指令」 (Energy-using Products;EuP)則將於同年8月上路。而有「大陸版RoHS」之稱的「電子資訊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則已經在2007年3月於大陸全面實施。 環保的代價:生產成本上揚、罰款、市場不保 為了配合各國環保新法令,電子業者除了製造成本勢必上揚之外,還可能面臨違規罰款、甚至是被迫退出市場的命運。2006年,蘋果(Apple)決定讓該公司生產的iSight網路攝影機退出歐洲市場,主要原因在於若要讓此產品符合RoHS規章,實在是不敷製造成本。 日本IT大廠Sony也曾因為環保法令,在歐洲市場踢到鐵板。2001年,荷蘭當局援引1999年頒布的一項有害物質法令,判決Sony PS遊戲機電線的鎘含量超出標準,130萬台產品就在耶誕節購物旺季前夕,硬生生遭到全數退貨。 環保法令顧問公司GoodBye Chain Group負責人Harvey Stone便表示,RoHS等環保法令已為企業帶來財務上的風險,像Sony、蘋果這樣因為環保法令而退出某一地區的市場,必然會帶來極大的財務損失。 配合環保政策 IT大廠嚴陣以待 為了因應歐盟等地日益提高的環保標準,戴爾(Dell)、惠普(HP)、恩益禧(NEC)、蘋果等許多IT大廠都已重新設計產品,或藉由擴大老舊產品回收體系來響應環保。 以NEC為例,該公司生產監視器的子公司NEC Display Solutions,早從2003年就提前開始為RoHS法令上路預作準備,做法包括把不符合環保規定的鉛質焊接劑,改為錫銀合金材質。2006年2月,NEC Display Solutions成為第1家符合歐盟RoHS標準的監視器廠商,比法令正式上路足足早了5個月。為了順應環保趨勢,該公司甚至在2007年1月推出太陽能監視器。 惠普則是找來毒物學專家,研究如何使產品的材質與設計更為環保,此外還使用回收塑膠來製造印表機墨水匣等產品,據悉該公司甚至已經開發出以玉米製塑膠製造成的印表機。此外,昇陽(Sun)也把旗下產品未來成為廢棄物的比重控制在5%以下,遠低於歐盟WEEE要求的35%。 PC大廠戴爾(Dell)則是在舊產品回收方面著力,於全球各地提供免費回收服務。此外,戴爾還在年初與超微(AMD)、惠普、IBM、昇陽、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等IT大廠,合組高科技產業組織Green Grid,推動各界正視伺服器系統和資料中心消耗能源的問題。 環保組織點名 企業備感壓力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每季都會公布綠色電子品牌排行榜,評估各家手機與電腦廠商在環保方面的努力。而根據2007年3月公布的最新名單,由大陸PC業龍頭聯想(Lenovo)奪冠,事實上在2006年8月時,聯想在被調查的14家企業中排名末位,或許真是感受到評比的壓力,到了12月聯想已急起直追,登上第8名,最後終於拿下冠軍寶座,被綠色和平組織評為在落實環保方面進步最快的IT企業。 反觀蘋果2006年8月還拿到11名,不過接下來2季都吊車尾,被綠色和平組織指責在電子廢棄物減量方面的努力不夠。此外,唯一入榜的台灣廠商宏碁近幾季都在8~12名之間徘徊,評語是雖然在化學物含量方面有所進步,但所有機型都尚未全面去除有害物質,而且回收工作也還有改善空間。 逆向思考 從危機中看見商機 RoHS等一波接一波的嶄新環保法令,雖然為電子業帶來極大的衝擊,迫使業者改變原有的原材料、產品設計或生產,不過這一連串的變革,卻也是全新商機的所在。 在硬體方面,陶氏化學(Dow Chemical)與杜邦(DuPont)等化學大廠都已開始研究符合新環保標準的化學材質,各國政府與學校也積極開發鉛與溴化阻燃劑(BFR)的替代物質。 軟體業者更是率先在這股綠色風潮中嗅到商機。像甲骨文(Oracle)、思愛普(SAP)等軟體大廠,都已經開始研發相容工具,客戶遍及電子、製造、金融、健保等產業。軟體商愛捷(Agile)則是在產品設計、製造、測試軟體中加入環保功能,推出後相當受到市場歡迎。 此外,電子產品回收也在這股環保風潮中,成為未來極具潛力的產業。像美國電子產品回收業者ReCellular和Fresno,均表示2006年回收量創下新高。還有業者開發出全新商機,運用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協助企業追蹤出廠產品的零件下落。 根據產業顧問公司D.F. Blumberg & Associates估計,涵蓋電子產品維修、庫存管理、回收等服務項目的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亦稱環保物流,泛指將商品從消費者處送回製造商所需的物流系統)市場商機,2006年規模僅940億美元,但到2010年可望膨脹至1,490億美元,相關市場不容小覤。 資料來源: DIGITIMES 2007/5/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