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工研院與俄羅斯合作研發非接觸式呼吸、心跳監測技術
工研院(ITRI)量測中心宣佈與俄羅斯莫斯科航太技術大學(MAI)共同合作,成功開發出不用接觸就能量測呼吸及心跳的「超寬頻非接觸呼吸與心跳監測技術」,並將進入產品試量產階段。同時工研院於今年成立「超寬頻生理感測策略聯盟」,結合MAI與歐洲科技業者Micro Impulse之研發與行銷能量,未來將協助台灣業者切入全球規模高達600億台幣之電子醫療市場。
上述技術的計畫主持人工研院量測中心陶德和表示,「超寬頻非接觸呼吸與心跳監測技術」得以發展成功,主要突破點在台灣擁有先進的量測技術;它最大的創新點是不需接觸患者,只要在適當距離內(約1公尺),監測系統即可以低功率脈衝電波量測患者的生理訊息(包括呼吸與心跳次數)。
而因為患者不需穿戴或黏貼量測裝置,所以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不便與不適感,對於嬰幼兒、銀髮族及遠距照護之病情診斷特別有幫助。另一方面,此系統可連續記錄資料,與傳統生理監測技術大不相同。
此外陶德和表示,由於「超寬頻非接觸呼吸與心跳監測技術」採用無線量測,就連監測儀器本身均不需外接感測器,因此操作簡便、維修容易。未來將主要應用於遠距居家照顧,並可能成為未來醫療市場的高階產品代表。
工研院自91年起便與俄羅斯莫斯科航太技術大學成功研發「次世代生理監測技術」,三年前更擴大規模,共同開發「超寬頻非接觸呼吸與心跳監測技術」。透過「超寬頻生理感測策略聯盟」將加速結合國內外研發能量,以達建立產品規格標準、擴大產業應用、成立新創事業等目標。
陶德和近一步指出,經由跨國策略聯盟將打造更完善之創新技術交流平台,將有效提升國內業者於超寬頻技術在醫療監測領域之應用能力,並引領相關產業發展新型醫療科技與服務。
資料來源: eetTaiwan 2007/5/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