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6日 星期三

人體植入晶片 交大率先研發

晶片電子元件從消費性產業跨向醫療產業!交通大學今天宣布組成生醫工程的先鋒部隊,在未來三年研發本土第一個可以植入人體的電子元件,幫助癲癇症、帕金森氏症與中風等患者減輕症狀,研發完成後將進行人體實驗。交大校長吳重雨樂觀地說,高階醫療元件將會成為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吳重雨表示,台灣光電產業科技傲視全球,如果能將此一優勢結合高階醫療系統,勢將開拓出更美好的前景來。就他的觀察,高階醫療系統將是未來全球最亮麗的產業之一,如果我們能搶得先機,台灣一年的產值超過一兆元,相當驚人。 交大去年9月成立「智慧型仿生裝置研究中心」,目前著手進行「仿生系統平台技術」,並將和工研院、成大、陽明、北醫、中國醫學大學、南台科大、台積電、聯電、奇美醫院等機構合作,聯手出擊。 最快6、7年臨床使用 吳重雨表示,研究中心將先從癲癇的疾病控制出發,再將巴金森氏症、中風及憂鬱症逐一納入,為成千上萬名飽受這些疾病折磨的病患找尋一條出路。他預計3年內可完成動物實驗,接著進入人體臨床試驗,最快6、7年就能臨床使用。 偵測發病 可自動控制 吳重雨說,癲癇症尚無藥物可以完全抑制,病發時只能讓患者咬住東西、不要傷害自己。但目前已知癲癇的成因,加上成大已有動物模式,兩校與奇美醫院將展開合作,未來將在患者腦中植入大約0.25平方公分的晶片,內含電極與偵測器。 當偵測器偵測到患者發病時會傳出訊號,接著透過以脈波傳到電極產生刺激,阻斷異常放電,進而抑制癲癇發作。吳重雨提到,目前已在臨床上使用、適用於帕金森氏患者的植入器是一直不斷刺激,不具自動控制功能;但交大要做的是具有自動控制功能的電子元件,兩者有很大的不同。更利於控制病情及症狀。 人體植晶片》成效 醫界保留 交大預計要投入一億元以上經費發展高階醫療系統,對於交大這項龐大計畫,長庚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副教授施茂雄認為理論上可行,但若要落實在實際運用,恐怕仍要很長一段時間。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施養性也持保留看法,他認為腦刺激並不是癲癇最標準的治療方法,唯有透過病灶切除或將傳導路徑中斷的積極療法,才能有效改善癲癇症狀。 施茂雄說,目前醫界採用的迷走神經刺激術,是在大腦迷走神經處置放電極片,當病患自己覺得癲癇即將發作了,即自行按體外控制器,控制電極釋放電流來打亂放電的規律性,抑制癲癇發作。不過,這項手術屬侵襲性治療,且每副器材要三、四十萬元,並不是每個病患所能負擔得起,目前受術的患者不到百人。像巴金森氏症患者所植入的深部腦刺激電極設備,一側要30萬到35萬元,兩側都植入要七、八十萬元,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 人體植晶片》明年暑假 開醫學博士班 以理工學院起家的交通大學展現其跨領域的決心,今天除宣布要研發植入人體的電子元件外,還要聘請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為講座教授,規畫交大MD-PhD(醫學博士)學程的計畫。交大校長吳重雨表示,這個學程將從明年暑假開始招生。 李源德在醫界和教育工作時間長達40多年,有很豐厚的人脈,卻非常羨慕電腦資訊工程師們在高科技產業的成功。他說,醫療產業和資訊產業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到交大工作後是醫療產業成功的捷進。 李源德說,醫療產業包括醫療服務、診療儀器設備、生物技術及製藥產業,都要界重量子科技、資訊科技和生化科技的研發和整合。若將交大過去成功經驗結合鄰近的產業研究機構,再加上各地的醫療院所和研究所,達到異業結合的目的。 交大則說,李源德將會參與規劃交大MD-PhD(醫學博士)學程的計畫,希望可以藉重他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專長與與交大在電機、資訊工程領域的領先優勢結合。這個學程將從明年暑假開始招生,李源德說,招收對象以有執業經驗的醫師為主。 資料來源: 聯合晚報 2008/01/1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