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RFID即時追蹤 讓代養動物資訊零漏接

圖說:每一個飼育籠都設有專屬RFID門牌,便於飼育員紀錄該群實驗動物健康狀況。

RFID即時追蹤 麥德凱生科讓代養動物資訊零漏接

隸屬於麥德凱生科股份有限公司的麥德凱生命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麥德凱生科),主要業務為接受健康食品公司、醫療器材公司以及生技產品公司的安全性及功能性研發試驗委託,是國內少數通過TAF(ISO 17025)並積極申請行政院衛生署優良實驗室操作規範(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的研究機構。簡化實驗室的飼育管理及表單記錄並符合ISO及GLP實驗室各環節的作業流程及規範,以確保實驗結果的正確性等要求,讓飼育管理流程得以憑藉e化系統來進行管理,一直都是麥德凱生科追求的目標。

麥德凱生科總經理洪志駿表示,隨著生技產業的高度發展,業務量變大,公司一直希望透過新科技來提升動物代養服務的品質,而當初之所以決定建立以RFID為媒介的管理機制,是受到畜產相關應用的啟發,「RFID可以用來掌握農、畜產品的生產履歷,那麼一定也能用在動物監控上。」有了這樣的概念後,麥德凱生科開始發想各種應用的模型。

用RFID建立戶籍管理制 零時差掌握動物健康情況

由於有豐富的動物試驗及管理經驗,麥德凱生科發現,大部份的實驗都會對動物進行分組後再投藥並觀察紀錄其健康狀況與相關資訊,因此針對各個飼育籠進行管理的模式最符合實際的成本效應及需求。藉著此項特點,麥德凱生科對所有的飼育室、飼育籠架及飼育籠分別建立RFID標籤,就好像戶政單位建立的門牌一樣,飼育員只需掌握每戶情況,即可完成各組動物飼育記錄。

為了讓動物監控的結果即時回報給客戶,麥德凱生科還建置了影像監控設備,一旦發現動物異常,飼育員即以無線式IP Cam貼近擷取動物影像,再即透過3G網絡,將訊息傳送到客戶的手機上。收到訊息後,客戶可直接與飼育員聯繫,並透過電腦察看動物即時影像,進一步決定因應方式,這種「零時差」的監控模式,可大幅減少非飼育人員進入動物中心的次數、降低動物房外來污染風險及實驗失誤率,避免動物實驗失敗及需重新進行試驗的風險。

此外這項機制最大的好處是降低全人工管理的疏漏。動物房狀況全憑飼育員紀錄為準,採人工管理,但委託飼育管理單位難以確認飼育人員的巡邏次數、時間點,在飼育籠上安裝被動式RFID標籤後,管理員便需依次、依序近距離掃瞄,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動物投藥後的反應,並將相關資料及影像上傳到系統,客戶可以透過專屬網頁查詢,完全掌握實驗進度。

RFID紀錄生命歷程 讓動物價值最大化

應用新管理機制的最大好處就是讓動物資訊透明化,麥德凱生科在這個系統上新創了所謂的「閒置動物管理」概念,進一步建立「實驗動物共享」制度,以達到動物愛護的原則。也就是當某實驗結束後,未被犧牲動物將被納入閒置區,過去,由於研究主持人之間的資訊流通無法透明,就算研究主持人有心分享實驗動物資源,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動物提供其他實驗使用,只好直接進行犧牲。但有RFID協助管理後,每隻動物接受實驗的歷程都詳細記載在系統中,研究主持人便可查詢在閒置區動物先前投藥狀況,若能符合自己研究所需,便可讓這些動物投入下一次實驗。洪志駿表示,動物實驗的成本高,每隻動物在實驗過程中往往需要花費數千元到萬元的實驗成本,若能落實動物共享機制,對一般飼育管理而言,將具有相當大的經濟效益並可以達到實驗動物3R的精神。

配合戶籍管理系統的終端資料庫與作業系統設計,每日定期記錄日常飼育管理資料,實驗相關人員及委託單位便能從單一表單上,看到實驗動物採血、手術、飲食、臨床紀錄等飼育細節,這與過去必須翻閱一大本實驗報告記錄來逐頁翻找實驗過程及原始資料的狀況相比,顯得更有效率,也增加客戶對麥德凱生科的服務滿意度。

RFID應用於動物管理的模式,不僅止於戶籍管理。目前麥德凱生物科技也嘗試在實驗動物上植入RFID晶片,以建立身份識別系統,並瞭解動物對體內晶片的適應狀況。洪志駿表示,這類的動物體內晶片一般多應用在與動物行為學有關的研究,在單一動物身上植入主動式標籤,便可進行全時間追蹤。

持續調校系統功能 為擴散應用作準備

麥德凱生科的專業在動物管理,對於RFID相關技術瞭解有限,不過洪志駿認為只要應用模式夠清楚,這並不是問題。在決定導入前,麥德凱經過長時間的內部討論來釐清需求,因此能與專精RFID的倉儲管理系統的寶康科技,在接觸後「一拍即合」,也因為雙方有足夠的瞭解,才能使動物房的科技化管理,在短時間內即步上軌道。

歸納目前的經驗,洪志駿認為雖然合作廠商非常熟知倉儲管理系統,但因為貨物和動物的管理思維畢竟不同。一般而言在管理貨物倉儲編碼上必須遵循一定的模式,但由於麥德凱生科本身是通過ISO 9001和ISO 17025認證的委託實驗機構,不同的案件或客戶又另有一套編碼規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經過深入討論後寶康科技建議麥德凱生科選擇空白且可重複寫入的標籤,讓動物編號模式更有彈性。

洪志駿認為,一般來說,一個實驗室所管理的動物數只要超過500隻以上,日常作業流程就相當繁瑣,人工登錄很容易發生疏漏,因此目前許多大型研究機構對於這套管理機制的興趣都很濃厚。據了解,目前全台灣約有20~30個大型實驗動物房,都將是這套管理機制擴散應用的目標,為了成功向業界推廣,目前麥德凱生科仍持續進行系統抓Bug的工作,並增加介面的防呆機制,希望讓實驗建置、飼育資料建檔等流程更順暢。未來如果這套RFID管理能夠順利應用到國內各大動物中心,不但能夠符合動物愛護3R的國際潮流,並且可以為國內的動物實驗每年節省並避免因動物過期飼養及重複實驗所造成的數千萬巨額研發經費。

資料來源: http://www.u-rfid.com.tw 2009/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