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買泡沫紅茶 電子錢包也通

RFID首度應用在石英管生產流程控管,精確掌握製程時間
在每張工單上貼附RFID標籤,再於每個製程的進出閘門上裝置RFID讀取器,當工單經過閘門時就會被讀取,因此可以記錄石英管每個製程時間來掌控生產進度,未來也可再將此應用再延伸,比如整合門禁、出勤等系統,以作為人員進出的管控。
RFID(無線射頻辨識)技術除了用於供應鏈控管外,製造業的生產流程控管也是一大應用,日前臺灣某家石英產品製造廠商更首度在生產流程控管上應用RFID,準確記錄每個產品的製造流程時間,不僅能快速掌握每批產品的生產進度,也能藉此改善製程效率。
石英管對於多數人來說可能是個陌生的產品,但是,對許多高科技製造業而言,卻是製程中不可或缺的硬體設備。由於石英具有耐高溫、穩定度高等特性,因此被廣泛運用在半導體、光電光學、太陽能、LED等產業的製程上,以IC製程為例,晶圓便必須被放置在石英管內經歷達1000℃高溫的加熱製程。
外表透明、成空心圓柱狀的石英管,依據不同應用有不同大小規格,有些高度甚至達2公尺以上,其生產周期可能長達數十天,在這麼長的製造過程中,又要同時生產多個產品,就不容易馬上知道每個產品正進行到哪個製程。
這家公司以前的做法是,當產品進入每一個製程時,生管人員就會先將時間輸入ERP系統上,因此,管理者若要查詢某個產品的生產進度,就可以從系統查詢。然而,這樣的做法不僅需要額外的人力執行輸入資料作業,而且由於是透過人工輸入,因此無可避免有人為錯誤情況發生,也無法確保時間的準確度。
RFID讀取率 是專案進行關鍵
當時此業者便思考,是否有什麼方式可以將生產流程控管自動化?而RFID便協助他們實現了這樣的目標。
由於工單(Work Order)會跟隨石英管一起進入生產流程,他們初步構想,只要在每張工單上貼附RFID標籤,再於每個生產流程的進出閘門上裝置RFID讀取器,當工單經過閘門時就會被讀取,那麼就可以知道產品現在進入或離開哪個製程。
協助該專案進行的臺灣NEC Solution推進本部經理紀駿德表示,要確保RFID標籤可以被準確讀取,比較大的困難點在於RFID讀取器的功率設定,以及RFID標籤貼附的位置。
該製造業者在7個閘門處分別設置RFID讀取裝置,每個閘門上都安裝一臺RFID讀取器和4個天線,其中,花費較多時間在調整讀取器的功率上。紀駿德表示,一開始因為擔心功率若是調得太高,其所能讀取的距離就會太遠,若是裝置石英管的推車離閘門太近,讀取器就會一直讀取工單上的RFID標籤,因此一開始將功率調得太小,但發現會有漏讀的情況出現,經過不斷測試之後,發現讀取距離在4~5公尺處會是較恰當的位置。
在RFID標籤的貼附方面,由於工單會跟著石英管一起放置在推車上,但是推車具有金屬材質,所以業者也重新規畫工單放置的方式,讓貼附RFID標籤之處的工單不會碰到金屬材質。
考量到成本的問題,他們後來決定重複使用RFID標籤,因此也將RFID標籤用塑膠殼包覆起來,讓RFID標籤較不易毀損。當工單發出去之前,就會先貼附上RFID標籤,再用手持式讀取器讀取工單上的條碼以及RFID標籤,因此系統就會知道此RFID標籤即相當於哪一張工單;等到石英管的生產流程結束後,再進行回收使用。目前該業者共採購數千個RFID標籤。
紀駿德表示,當時也評估採用HF(高頻,多採用13.56MHz)或UHF(超高頻,多採用900MHz頻率)RFID技術的可行性,以HF來說,普遍用在短距離的讀取,而且適合一次讀取1個標籤,但UHF可以讀取的距離長達數公尺,而且能確保同時讀取多個RFID標籤時不會遺漏,雖然其成本較高,但最後還是決定採用UHF技術。至於RFID標籤,該業者是採用被動式RFID標籤。
此外,NEC也結合該製造業者的生產流程,開發一套流程控管軟體,讓業者能記錄資料和管理生產流程。
精確記錄每一個製程時間,藉此改善生產效率
於是,當石英管進入每個製程的閘門時,位於一旁工單上的RFID標籤就會被讀取,然後將讀取時間傳送至生產流程控管系統上,石英管離開時,也會被再次讀取。
因此管理人員若要查詢某個產品目前的生產進度時,只要進入流程控管系統,就可以馬上知道產品已經完成哪些製程,以及何時進入哪一個階段。此外,系統也提供工單查詢的功能,包括可以查詢目前已經完工的工單數量,以及未完工的工單數量。
除了將RFID標籤訊息傳至生產流程控管系統外,該業者也同時在每個進出口閘門的上方設置一臺顯示器,顯示器上會顯示離開、進入閘門的工單數量,因此生管人員能隨時知道有多少石英管正進入此製程,以及多少石英管正離開此製程。
此系統已於2007年年底正式上線,目前為第一階段的應用,用以記錄石英管進入、離開每個製程的時間為主,等到累積一定的歷史資料後,該業者就可以透過系統產出報表,然後進行數據分析,根據這些資訊再改善生產流程。
紀駿德表示,目前生產流程控管系統為一個獨立系統,未來也可將此系統進一步與ERP系統整合。
另外,現階段只將RFID用於生產流程控管上,未來也可再延伸應用,比如整合門禁、出勤等系統,以作為人員進出的管控,但至於企業有沒有這樣的需求,還是要再三評估。
資料來源: iThome 2008/2/28
星國將啟用高科技購物車 超市商品一覽無遺
在超級市場裡找不到麵條嗎?新加坡將推出高科技購物車,可以為你指點明路。
有關廠商今天發布聲明說,新加坡冷藏連鎖超市今年稍晚將開設新分店,店中將採行購物導引計畫,佈署這款名為「媒體推車」的購物車,這在亞洲是第一次。
冷藏超市公司(Cold Storage)與提供這套系統的亞洲媒體推車公司(Media Cart Asia)發布新聞稿說,這款推車可感應顧客在店內的位置,啟動鄰近產品相關廣告。顧客推著推車在店內四處逛時,車上的LCD液晶顯示器可展示促銷訊息。
聲明中說,推車上的螢光幕顯示店內產品位置圖,顧客可藉此找出他們想要購買的物品。
新聞稿說:「這套系統也能追蹤顧客在店內的行動與購買行為。」
新聞稿中也說,擁有這套智慧購物車亞洲獨家代理權的亞洲媒體推車公司,今天與冷藏超市公司針對購物導引計畫簽署備忘錄。
這項技術獲得媒體推車公司的授權,該公司最先是在美國的ShopRite商店試用這款推車。
新聞稿中說,這款媒體推車今年第三季將在新加坡研究科技中心「啟匯城」的冷藏超市分店試用。
資料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 2008/2/27
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台科大與教部推動RFID產學交流
全球RFID產業商機龐大,如何提升國內RFID產業的技術水準,以期使我國在全球RFID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與RFID相關技術與應用人才的培育息息相關。
為打造國內RFID產學交流平台,設立於台北科技大學的教育部RFID推動辦公室,日前舉行「RFID科技及應用人才培育先導計畫成果研討會」,並於27日起,在北、中、南各地,舉行六場「巡迴展覽暨研討會活動」。
成果發表會,學界方面將由教育部RFID資源中心提出年度執行報告,包括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長庚大學、清華大學、台北科技大學等五個單位。而針對產業應用方面,則由永奕、資策會、正隆、年代集團、鞋技中心等單位,分別進行實際案例發表。
從27日起六場全省巡迴展覽整體規劃,則是邀請產業界具實務經驗的系統整合與軟、硬體廠商,赴學界說明與推廣RFID 相關技術與應用,並分享產業經驗與熱門應用,以期促進產學互動與合作。六場活動是以廠商專題演講及產品展示等方式進行。
此次活動參與的廠商超過十家,包括太克科技、阿丹電子、郁晨實業、必達科技、異客互動科技、友鵬科技、精聯電子、合隆科技、鉑特資訊、創識科技、亞美地科技、瑞帝電通、微程式資訊、關貿網路等。
六場活動的舉辦時間及地點分別為,27日在台北科技大學、3月4日在高雄海洋科技大學、6日在長榮大學、7月在建國建國科技大學、14日在元智大學、28日在中國科技大學新竹校區。
系列活動規劃各場次均為整天活動,並由教育部RFID推動辦公室全額補助。歡迎對RFID相關技術與應用有興趣的業界先進、政府官員、研究人員與學校教師免費報名參加。教育部RFID推動辦公室電話(02)2771-2171分機2005,網址rfidpo.ntut.edu.tw/ rfid/index.jsp。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A15版/商業情報 2008/2/28
加入圖像辨識,手機無所不能
加入圖像辨識,手機無所不能
翻譯、比價、身分辨識都能搞定
未來圖像辨識可望與手機應用程式結合,但重點在於要提供消費者「渴望擁有」的加值選項,才能讓圖像辨識成為殺手級應用。
拿起照相手機拍照、留下生活紀錄,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用手機來視訊通話也稀鬆平常。從產業端來看,蘋果(Apple)公司推出觸控式手機,整合各種娛樂服務;Google推出Android手機平台,要把網路服務串連起來,整個手機市場又進入新一波的競爭,各家無不思考手機還有哪些應用可能? 現在,它甚至可以擔任你的個人翻譯。當你在不同國家旅行,遇到不懂的單字,只要透過手機內建的數位相機鏡頭,對著陌生單字拍攝,透過圖像辨識功能,就可立刻在螢幕上顯示翻譯結果,再也不用帶著大本字典或是慢吞吞地在電子翻譯機輸入單字。
拆解文字技術速遞資訊
這項新技術是由諾基亞(Nokia)中國研究中心所開發,用照相手機拍攝任何物體表面的文字,經由光學辨識,將影像的文字抽取識別,再透過內建的翻譯軟體轉換成不同語言。諾基亞中國研究中心負責人裴斯博(Seppo Pienimaa)表示,該中心針對亞洲語言的研究已長達八年,包括漢語、粵語、英語、泰語、越南語等,希望能夠創造多語言通用的服務,讓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可以在生活中更便利地溝通。
諾基亞中國的研發人員表示,現在已經能將中文與英文的文字影像進行拆解辨識,可逐字翻,也可以配上人工智慧的詞組辨識,大從海報看板、小至報章雜誌的說明文字都可翻譯。這項技術最快將可在今年搭配產品問世,屆時可望免除參加北京奧運的外國觀光客看不懂中文菜單的困擾。
透過影像識別的技術,再加上傳輸到某些終端或網路辨識,照相手機的應用還可以作為更精確的個人身份識別。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和夏普(Sharp)公司都已經開始製造具備「面部識別」?#92;能的手機,透過內建相機,來捕捉使用者五官的輪廓與距離,再透過軟體運算,辨別識使用者是否為原手機持有者。
這項研究的應用,不單是打算以手機取代翻譯機,研究人員更試圖讓手機扮演搜尋引擎的角色。諾基亞在加州帕拉阿圖(Palo Alto)的研發中心,就推出一個名為「Point Find」的計畫,只要以照相手機拍攝生活周遭的景物,就可以即時從網路上得到相關資訊。去年秋天,數家印度寶萊塢(Bollywood)電影片廠嘗試了一項新服務:手機用戶將相機鏡頭對準電影海報,然後就可以下載該部電影的主題曲作為手機鈴聲。研究人員在實驗室示範,把手機的相機鏡頭對準一只紅色的鞋子,手機立即可以從網路上搜尋出附近鞋店的資料;對準店面,就能得到門市營業時間的訊息。
諾基亞承諾這項計畫將在三年內實現,而這個概念型科技已經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因為它讓消費者簡單地使用照相手機,得到他們感興趣的資訊。甚至當消費者想要購買某件海報上的洋裝,照相手機也可以搜尋最實惠的價格和購買方式,比起現有搜尋模式(消費者在網路上尋找關鍵文字)便利的多。不過,除了影像辨識,這項技術需要大量科技的配合,例如GPS定位、人工智慧演算法。MIC研究顧問王勝宏表示,利用影像辨識在實體世界搜尋,需要龐大的資料庫和運算能力,更要能夠跨平台的分享資訊,不是單一企業可以做到的。
未來圖像辨識可望與更多應用程式結合,但重點在於要找到利基,提供特定族群消費者一個「渴望擁有」的加值選項,「好用」才能讓圖像辨識成為新的殺手級應用。
資料來源: http://epaper.pchome.com.tw 2008/2/28
期待‘有機’電子產業的美好未來





KDDI克服ZigBee技術研發手機服務
KDDI研究所將ZigBee投入手機驗證各種貼身服務,透過手機與使用者之間攜帶的感應器所提供的健康狀態查詢服務就是一例。
KDDI研究所日前針對ZigBee通信規格進行技術研發,週一(2/25)宣佈可透過該技術讓手機在人潮擁擠的尖峰時刻使用ZigBee通訊,迴避過去無法使用小規模個人區域網路(Personal Area Network,PNA)服務的問題。
ZigBee是一種類似藍牙的短距離無線通信規格,傳輸速率較低但是較為省電,KDDI研究所將ZigBee投入手機驗證各種貼身服務,透過手機與使用者之間攜帶的感應器所提供的健康狀態查詢服務就是一例。這種屬於PNA網路讓使用者從手機螢幕隨時監控健康狀態的服務,常因為必須保持長時間運作狀態而不得不考慮省電問題,因此多半選用ZigBee而不採用藍牙規格。
但ZigBee在同時多人使用且彼此十分靠近的情形下會出現通訊線路重疊,造成資料傳送失敗亦或是傳輸延遲等問題,因此KDDI研究所研發一種可以在PAN之間自動分配無線頻道與通訊時間的技術來迴避ZigBee通訊佔線問題,以往大約50個PAN在同一個擁擠場所時,ZigBee通訊品質就會十分低劣,但這次研發的技術已驗證能讓400個PAN在相同情況下進行穩定的資料通訊。
此技術發表同日也在ZigBee Alliance定期會議中同步展出。該會議每三個月舉行一次,今年第一次會議從2/25~2/28為期4天正好於日本東京主辦。
資料來源: iThome 2008/2/28
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日本Sega推出隨身個人運動教練電子裝置
日本一家公司推出可攜帶的耳機式個人運動教練,隨時透過耳垂檢測使用者脈搏跳動而給予立即運動建議。
日本世嘉玩具公司(Sega Toys Co.) 推出的「運動教練機」,右耳機內鍵一個話機、左耳機有一個小晶片,可監測使用者心跳。
世嘉玩具公司總經理國分勳說,這個產品目的是開闢「醫療娛樂」的一個嶄新業務領域。
他告訴記者:「我們一直在推動成人也能受享受的娛樂,讓你既健康又有趣的產品肯定在市場大賣。」
日本是全球擁有最多老年人口的國家之一,引發玩具業的重組,有愈來愈公司將目標鎖定成人消費者。
「運動教練機」使用者有三種模式可以選擇,散步、慢跑和有氧運動,同時還能聽到有節奏的音樂以及一名悅耳女聲隨時提供建議。
當使用者開始作二十五分鐘慢跑時,這套使用電池的裝置會說「首先開始暖身」。
運動教練機測量脈搏時會考慮使用者年齡,還會提供其它指示,比如「請稍微運動激烈一點」。
此產品預定今年四月問世,定價五千七百七十五日圓(五十三美元),預定年銷售三十萬個,還可以連接音樂播放器。
研發此產品幕後工程師伊丹說,這是調整運動速度以達最大健康效益的重要一步。他說:「中、老年人多誤以為,愈用力鍛鍊效果愈大,但力道太大可能導致意外,過於緩慢又沒效果;人們需要一套系統,讓你能夠與身體溝通。」
資料來源: 中時晚報 2008/2/27
NEC與南科廠商分享RFID技術應用實例與趨勢
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於2月21日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舉辦了一場「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應用與趨勢說明」研討會|,除將RFID的理念推廣至南台灣,亦與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各廠商的與會者共同分享、交流了RFID的技術應用與未來趨勢。
台灣NEC Solution推進本部經理紀駿德在研討會中說明了RFID技術的起源,以及該技術在這些年來的演進,並且將RFID技術的組成要素、結構特徵、RFID標籤構造、條碼、以至於運作方式及其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做了完整介紹。
紀駿德強調,RFID技術在U化社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e-Passport身分識別、貴重物品或票證的防偽機制、以及生鮮水果食品保鮮度管理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環節,都可直接或間接透過RFID技術的應用而得到最佳化,並藉由RFID技術的完全應用,實現「安全而安心」、「舒適而便利」的無所不在社會環境。
在現階段的RFID技術應用上,紀駿德舉出NEC目前已有實際案例的文件(資產)管理,以及將作業工單RFID化的兩個案例。首先在文件管理實例的部份,是在文件櫃設置天線,藉由天線定時將資訊回傳,可以隨時確認文件櫃上的文件,藉此大幅降低作業時間並提高準確度。另外該應用還可透過與紅外線感應控制設備的結合,來管理文件借出與歸還的資訊,以防止書籍文件的不當攜出。
而工單管理的RFID化則為PC生產製程的案例。應用方式是將每一個PC機台各配發一張RFID標籤作為作業工單,於各個製程中讀取RFID作業工單之資訊及作業指示進行作業程序,藉此減少煩雜的手動輸入、加速製程時間、並且能夠達到即時掌握製程狀況的目的。
除了上述兩項實例之外,NEC還有餐廳自動結帳系統、自行車停車管理系統、醫院的醫療資訊搜尋系統、所在位置管理、以及救生衣庫存管理等實際應用案例。
有關未來RFID的發展趨勢,紀駿德則表示,經過這幾年來商業模式的建立,以及RFID標籤價格的逐漸下降,預期RFID將於2010年左右有大幅度的成長。而在UHF頻段的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技術的發展與標籤價格降低的影響下,未來HF頻段的ILT領域將受到規模不小的衝擊。
NEC近來致力推廣RFID技術研發及應用;該公司期望可透過技術交流與研發成果的分享,將RFID擴展至世界各地。而台灣NEC也期許藉由此次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所舉辦的研討會,將RFID技術的相關訊息情報推廣至全台灣,使該技術能在本地穩健而持續的成長。
資料來源: eetTaiwan 2008/2/27
周6種樹救嗡咪 有科技概念
迎接即將到來的植樹節,桃縣農業發展處規畫了許多活動,最精采的莫過於本周六,在高鐵桃園附近的青塘園舉行植樹活動,不僅主題是有意義的「種樹救嗡咪」,連貴賓手植的樹都有科技概念。
種樹救嗡咪,嗡咪可不是媽咪,也不是蜜蜂嗡嗡,原來嗡咪是Warming的趣味中譯,代表搶救地球暖化,農發處推算,1人1年至少要種5至12棵樹,才能有效降低地球暖化。
配合種樹救嗡咪,農發處委託中原大學資管系樂桃淘小組製作互動網站,一來教導大家,要種多少樹才可足夠保護地球,再者如果種樹太少,低於12棵樹,網站可愛的娃娃會有表情fttp://www.lala3.com.tw/tree/index.htm。
至於全縣植樹三月一日在青塘園,現場有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所提供3000棵樹,還備有4000棵樹苗、1000份種子讓民眾帶回家栽植,今年結合RFID的科技,由縣長朱立倫等人手植的樹,會裝上RFID現場辨視,有助未來生態資源解說、造林木追蹤及生產履歷等項目上。
科技運用也在老樹身上看到。農發處針對66棵珍貴老樹,引入GPS定位功能的桃園綠地圖,可提供民眾規畫假日踏青地點,拜訪老樹,動動自己的腳ㄚ子,來趟生態探索之旅。
這次植樹活動,尚未開始就收到一筆款項,友達光電拿到桃縣環保局舉辦的空氣汙染減量獎勵優等獎30萬元,立刻捐出10萬元給種樹救嗡咪,以實際行動證明企業關心地球,一起努力打造清淨減碳環境。
資料來源: 中國時報 2008/2/26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快"扔掉"你的車鑰匙吧 無鑰匙時代3年到

老樹植晶片 傾倒偷盜馬上知
植樹節將屆,桃園縣政府遴選高鐵青埔站的青塘園,做為3月1日植樹節活動地點;今年植樹節最大不同是,縣府不但把縣內老樹都以GPS衛星定位,還要貼上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以後老樹傾倒、被偷走,縣府都可以在電腦上察覺。
這項無線射頻系統(RFID)是開南大學智慧運輸研究中心與網遠科技公司新近開發的系統,開南大學教授孫國勛表示,它是用晶片條碼,貼在樹木身上,有關樹木名稱、種類、歷史都可記載其上。若再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衛星定位系統(GPS),以後,民眾的手機中若有建置這些系統,走到那裡就像帶個導覽秘書,老樹基本資料與介紹就會呈現在手機內。
農業處長陳麗玲與環保處長陳嘉興表示,每人每天製造12.61公斤的二氧化碳,而每棵樹木一生可吸收1公噸的二氧化碳,所以,平均每人1年應種植8至12棵樹,才能救不斷暖化的地球 。
陳麗玲表示,3月1日縣府將與新竹林區管理處合辦「植樹節」活動,要讓青塘園區種植3000棵樹木,此外,還提供4000棵樹苗與1000份種籽,讓民眾帶回家栽植,請大家記得帶桶子或袋子盛裝。凡參加種樹救地球者還可抽獎,有WII、小冰箱、XBOX、IPOD、MP3等大獎。
農發處表示,桃園縣僅存老樹67棵,分布在各鄉鎮市,目前老樹都已建置GPS、GIS,未來還要貼上RFID條碼來保護老樹,不讓人隨意挖樹,如果民眾手機中有GPRS,到青塘園或是探訪老樹時,老樹的資訊會自動傳送到手機中,成為另種隨身導覽秘書。有關植樹及交通資訊,可上Http://www.tycg.gov.tw/查詢。
資料來源: 聯合報 2008/2/26
GiFi晶片 掀家電傳輸革命
澳洲新開發的一款低價「GiFi」晶片,可以每秒5個十億位元(Gb)的速度在電子裝置間傳輸資料,預料將挑戰目前逐漸普及的無線高傳真(Wi-Fi)技術,掀起電視、電話和DVD播放機等家用電子裝置溝通的革命。
這種長寬各只有5毫米(mm)的晶片,能以無線方式在長達10公尺的距離內,每秒傳輸逾5Gb的資料。例如,顧客可以在幾秒內,把一部高畫質電影從錄影帶店的下載站,下載到行動電話;回家後再花幾秒鐘從電話上傳到家用電腦裡。
墨爾本大學的資訊與通訊科技研究中心NICTA,22日公布這項稱為GiFi的晶片技術。研究計畫主持人史卡費達斯教授說:「我相信未來每一種消費者裝置都會採用這種技術。」
短距無線傳輸技術是激烈競爭的領域,全球的研究團隊都想率先推出這類產品。史卡費達斯的團隊是第一個推出CMOS(互補式金氧半導體)收發器晶片的團隊。CMOS是一種成本低廉的矽晶片印刷技術。
GiFi晶片使用只有1毫米的微小天線,耗電不到2瓦,製造成本低於10美元。此外,GiFi使用60個十億赫茲(GHz)的毫米波(Millimeter wave)波譜,因此比Wi-Fi占優勢。Wi-Fi的波譜因為與無線電話共用而愈來愈擁擠,導致干擾和傳輸速度變慢。
但毫米波譜(30到300 GHz)幾乎未被使用,且GiFi的傳輸可能比家用Wi-Fi裝置的平均傳輸速度快幾百倍。不過,Wi-Fi仍有傳輸距離較遠的優勢。
史卡費達斯說,GiFi晶片集數項技術突破於一身,包括世界第一個只有幾微米寬的電力擴大器(1微米約只有人髮直徑的300分之一);世界第一的訊號過濾技術;和可以隔絕傳送器與接收器,避免互相干擾的開關。
他說,該團隊還需要一年的後續研發,才能正式在市場行銷該晶片,後續研發重點將是如何注入資料到傳送器的技術。
GiFi晶片可用於傳輸大量內容,例如在不同的家用儲存與顯示裝置間傳輸影片,把行動裝置轉變成資料的「購物車」。只要把行動裝置放在接近有同樣GiFi配備的週邊裝置,如螢幕、額外的儲存設備、光碟機、鍵盤和滑鼠,就能把行動裝置轉變成功能齊全的電腦。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2/25
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百日內電子機票將暢通全球
電子機票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總裁兼執行長畢西納尼22日表示,從22日開始一百天內,也就是6月1日前,電子機票在全球的普及率就可達到100%,傳統紙制機票即將走入歷史。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指出,協會從2004年6月開始推動100%採用電子機票的簡化營運計劃以來已讓全球航空業每年可節省六十五億美元。計劃包含五個項目:條碼登機證、通用服務自助亭、航空射頻識別(RFID)、電子票務和電子貨運。
目前電子票務的普及率以由2004年推行之初的18%提升到現在的93%採用電子機票將可把過去傳統紙制機票所需的10億美元成本,降低到1美元。過去航空業每個月要開出2800萬張紙制機票,現在已經降低到3萬張以內。估計航空業將可因此節省30億美元,還能提供更好的服務給旅客,這是前所未有的雙贏方案。
畢西納尼說,挑戰依舊存在。有些地區普級率偏低令人關切的是俄羅斯和獨立國協的國家,由於起步較晚,普及率僅54%,而這個區域佔了全球總票務量的8%。中東和北非(埃及)的普及率已達到%84針對這些差距問題IATA的一百五十名專家已經密切和這個區域的航空公司合作,以縮小和其他地區採用電子機票的差距。
資料來源: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162/85742-1.asp 2008/2/22
新發明控方向 換車道防追撞 遇測速照相 系統還可讓車輛自動減速

資策會開辦CompTIA RFID國際認證班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中區中心有鑑於國內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人員普遍不足,率先自國外引進CompTIA RFID 認證課程,3月1日起開辦「CompTIA RFID 無線射頻辨識國際認證班」課程,協助學員考取相關認證。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被視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前十大技術,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報告指出,RFID逐漸被市場採納,包括相關硬體及軟體的建置在2007年加速發展,預估到2010年RFID的全球支出金額可達30億美元;此外,美國市場研究機構AMR Research預測RFID在2013年產值可達210億美元,年成長率約44.2%,商機龐大,因此有人以「二次IT革命」形容此技術的潛能及發展性。
資策會中區中心表示,根據美國電腦技術工業協會(Computing Technology Industry Association, CompTIA)於RFID World 2006會議上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RFID技術的應用,仍持續受阻於技術人才的短缺。根據業界估計,在未來3至5年時間內,全球大約有60,000項業務將會被其貿易夥伴強制性要求使用RFID技術,僅在美國,至少尚欠缺6萬名RFID認證工程師,且根據RFID Journal的調查報告指出,應徵RFID相關工作者,僅17%具有三年以上經驗,而具有多年RFID經驗者,薪水明顯高於經驗相對不足者。
CompTIA成立於1980年,總部設於美國華盛頓,是全球性的電腦技術協會組織、全球最大的獨立認證機構,並致力於協助全球資訊產業發展、政府資訊產業政策製定與技術認證的發展;CompTIA致力於協助全球資訊產業、政府資訊政策製定與技術認證的發展,目前在英國、德國、澳洲、日本、中國等十多個國家設有辦公室,會員包括Microsoft、IBM、Novell、NTT等國際資訊產業領導廠商,遍佈102個國家,是全球資訊產業最具影響力的中立組織、非營利機構。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中區中心電話(04)2452-5773號分機123,網址www.fcu.edu.tw/~training。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2/22
RFID導入產品 化創意為量產
「天馬行空」的應用方式,是RFID迷人的地方,但受限於成本考量,RFID技術推廣不易,讓不少創新想法,化為空談。但受到RFID Tag(標籤)成本不斷下滑及政府積極輔導如「RFID加值應用旗艦示範計畫」,讓RFID應用又動了起來,以日前結束的「2007U活智慧王-RFID創新應用競賽」為例,不少作品已不是空談,加以修飾就可進行量產,以企業組第二名的海鷹實業就是一個例子。
海鷹實業技術總監蔡再基說,RFID不是什麼最新技術,只要有創新應用,就可視為全新的產品,不只有科技大廠玩得起。由於應用範圍廣泛,及建構成本下滑,目前已有不少市場將RFID導入相關產品應用。海鷹實業為一家專精音樂耳機開發、銷售的廠商,目前經銷通路遍及全台各大唱片實體通路,加上過去也有經營唱片市場,因此深知唱片市場的各項需求,為此在多年前,海鷹實業就以自身業務範疇進行導入RFID評估,想出一連串的多元應用。
此次能獲獎的「Audio On Demand By RFID Tag」就是一個能顛覆唱片市場的產品應用。唱片通路最重視的就是庫存及防盜,庫存管理就和一般流通業相當,以條碼做為掃描中介,受到CD包裝用色鮮豔,要以條碼做各項銷售管理,反而常常造成不便,加上防盜線圈感應不盡理想,唯有RFID才能解決此問題。消費者購買CD時,只需在櫃台接收器前輕輕晃一下,就可結帳外,RFID Tag同時具有防盜功能,不經消磁動作,將會觸動門口的警報系統。
再以行銷角度來看,目前不少唱片通路都設有試聽設備,但仍是提供傳統式的試聽服務,不一定能聽到想聽的音樂。為提高行銷力道,採用RFID技術之後,只需拿著手上的CD在試聽設備前做感應即可聽到此CD的MP3音樂檔,同時還會在螢幕中看到相關歌手資料,甚至是動態的MTV與動態歌詞。另外,還增加點字印刷,讓視障朋友都能輕鬆逛唱片行。
蔡再基說,上述應用已能量產,海鷹實業已在去年導入補教業中,在不少補習班中,已採用此產品,例如學生對於某個課程不了解,可利用此產品選擇想重聽的課程,並進行線上學習;還可利用主機上的USB介面以隨身碟存取口試作業。此應用不僅提高學生學習意願外,還能讓補教業者的智慧財產不被外流。海鷹實業規模不大,但在實際運用上卻注入新的巧思和創新!相信在政府及民間的積極投入下,RFID創新應用不再只是空談。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科技新知 2008/2/21
手機便條紙 隨寫隨貼
索尼愛立信本次推出的X1手機,堪稱GSMA行動世界會議會場的話題人氣王,從微軟到索尼愛立信自家攤位,人人好奇索尼愛立信的微軟手機一點也不「微軟」,具有特殊的使用者介面。不過,索愛在Symbian平台上推出兩款全新手機G700和G900,新增memo便條紙、智慧手動對焦功能等應用,也讓參觀者驚喜連連。
G700和G900都預計在年中上市,採用Symbian的UIQ平台,具有大尺寸觸控螢幕,內建無線網路、GPS等功能。G700的記事功能化身為一排色彩亮麗、宛如3M便條紙的畫面,可以隨手在便條紙上寫字、畫畫、畫地圖,也能即時分享給朋友,就像是各自在不同空間畫白板。
G900的500萬畫素照相機更加入智慧對焦功能,在路邊一排汽車中,想拍第一台法拉利還是第三台的賓士呢?只要用手指在螢幕上輕輕一點,就可以選擇對焦的焦點,用手機拍出更有樂趣的照片,防手震、Photo fix影像調校功能也是樣樣不缺。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2/21
實現自助點餐的一隻「筆」

禮物卡 搶禮券旅支生意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昨(21)日公布,將正式在台發行「禮物卡」(Gift Card),只要事前儲值現金,就能在全球設有信用卡的商店消費,且持卡年齡層可因而降至16歲。萬事達卡中國區總經理江威娜表示,希望透過禮物卡突破商店、國籍的便利設計,取代禮券和旅行支票。
江威娜表示,禮物卡與信用卡最大的不同,是不需授信,也不必設定存款條件,銀行在收取儲值現金後,可立即發卡,持卡人可選擇記名、不記名、重複儲值或拋棄式的卡片,當次儲值金額則以新台幣1萬元為限。
至於禮物卡如何使用,江威娜表示,卡片仍需經商店讀卡機、輸入消費金額並簽名,才算完成手續,與現階段信用卡的使用並無明顯不同。禮物卡的取名,除了希望取代禮券作為送禮的選項,還可成為政府發放老人年金的社福卡、企業送給員工的生日卡。
另外,萬事達卡也將禮物卡設計為提供年滿16歲的青少年使用,父母可將零用金(最高1萬元)儲值於禮物卡,作為孩子的零用錢。
過去台灣不少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讓發行的禮券成為「廢紙」,主管機關自去年4月1日起,要求業者發行禮券必須「履約保證」、「信託專款專用」或採「同業互保、公會聯保」等方式。不論企業採用何種方式,皆無形提高發行成本,讓企業對發行禮券愈來愈謹慎。
對消費者來說,禮券只能在一家商店消費,旅行支票則有國籍限制,萬事達卡表示,由於禮物卡只要有讀卡機就能使用,打破特定商店與國籍限制,是萬事達卡組織今年積極向發卡行推動的新商品。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2/22
(版主的話: GiftCard在歐美風行已久, 在Wal-mart的銷售報告中也屢屢見到GiftCard的銷售數字)
沃爾瑪進軍印度 開「付現自運」模式的批發店
看好印度零售業的龐大商機,全球第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正式進軍目前備受矚目的亞洲新興經濟體,計畫未來七年開設十到十五家「付現自運」模式的大型批發賣場,不過此舉已引發印度當地家庭式零售業者及小型中盤商的反彈。
全球零售龍頭沃爾瑪與印度最大電信業者Bharti公司合作,計畫於今年開設第一家批發店,並將僱請約五千名員工。
這家佔地五萬至十萬平方英呎的賣場,以零售店、飯店、醫院等為客戶對象,銷售包括水果、鞋類在內的各式商品。按印度法令規定,像沃爾瑪的外資零售商不能將商品直接賣給消費者,但得以經營批發業務。
Bharti公司發言人告訴記者說,與沃爾瑪合資經營的「付現自運」批發賣場,計畫於今年十二月之前開設第一家門市。此外Bharti也將於四月公布在沃爾瑪協助下成立自營連鎖零售店的計畫。沃爾瑪表示,為了深耕印度市場,加強與當地業者的關係,擬將資訊技術工作外包給印度公司。
印度零售供應鏈正進行一場現代化變革,無論是外商或本土企業都看好這塊產值估計逾三千億美元的市場大餅,不惜投資數十億元也要想辦法分一杯羹。像銷售額佔世界第四大的德國零售商麥德隆(Metro)已在有「印度矽谷」之稱的班加羅爾與海德拉巴開店,並有意擴展據點。而印度信實工業也在去年達成開設超過一百家雜貨店的目標。
印度零售業向來為家庭式零售店及小型中盤商所盤據,國際零售商一窩蜂搶進印度零售市場的舉動,已引起這些業者群起抗議。沃爾瑪公布進軍印度市場的計畫時強調,不會損及本土小型零售業者的利益。
資料來源: 中國時報2008/2/22
(版主OS: 本公司員工國外旅遊兼商務考察Combo行程, 除了拉斯維加斯,德國萊茵堡,東京,澳門之外,未來再新增一個印度)
先儲值再刷 禮物卡下半年問世
經濟部祭出「履約保證」大旗,企業發禮券意願缺缺,逢年過節或生日,送什麼好?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昨宣布,將引進具備「儲值」概念的Gift Card(禮物卡),比禮券好用,只要事先儲值一萬元以內,可在全省十六萬家特店刷卡消費,最慢下半年問世。
萬事達卡中國區總經理江威娜昨表示,Gift Card的好處是,可以作為不記名卡。近年來,台灣金融詐騙猖獗,到銀行開戶很麻煩,要現場拍照,要雙證件,可能還得填一堆文件,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講,很不方便。
由於Gift Card具備「不記名」的功能,民眾只要買到或拿到空白卡片,就可以用ATM轉帳方式,不論實體ATM或Web ATM,把錢轉到Gift Card的帳戶,額度最高一萬元。
不記名 申辦免徵信
因為不具名的特性,銀行發Gift Card時,不像發信用卡,並不需要作徵信,而拿到卡片的民眾,可以在全省十六萬個萬事達特約商店,消費完畢後,像刷信用卡一樣,把Gift Card拿給店員,刷完後立刻扣款。
Gift Card是一張儲值卡,不是信用卡。國內目前發行類似儲值卡的還有,7-ELEVEN自己發的i-cash,另外,星巴克連鎖店也有發行隨行卡,最高儲值金額同樣一萬元。
萬事達卡會員業務發展副總裁陳懿文表示,Gift Card只能在萬事達的信用卡收單特店用,7-ELEVEN因為被中信簽下獨家通路,Gift Card不能在7-ELEVEN用。
陳懿文表示,萬事達目前正在跟各銀行作簡報,最慢今年下半年,可望有第一張Gift Card問世;據悉,包括:中信、台新、國泰世華、花旗、台北富邦、玉山等,都是萬事達積極接觸的對象。
可望搶攻禮券市場
江威娜表示,台灣Gift Card市場已經成熟;以往零售市場流行發禮券,但去年四月起,為保障消費者權益,經濟部規定企業必須提供禮券的足額履約保證,企業發行禮券成本攀升,意願轉低。
江威娜表示,在美國,預付卡的用途中,以做為「贈禮」的佔40%,比重最高,隨著禮券萎縮,Gift Card有發展空間。
資料來源: 中國時報 2008/2/22
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中保獲衛生署遠距照護試辦計劃專案
積極跨入遠距醫療的保全業龍頭中興保全,結合保全科技與醫療資訊服務,除率先加入經濟部「銀髮族U-Care旗艦計畫」外,日前再取得衛生署遠距照護試辦計畫專案,並選定台北市成功社區為試辦社區,在社區中設立「社區健康便利站」,於今天正式揭幕。
中保指出,中保融合家庭保全及監控技術,積極開發銀髮族健康照護服務系統,加上衛生署亦重視人口老化、疾病型態慢性化發展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因此也積極推動社區式遠距照護,並自2007年起開始推動遠距照護試辦計畫。
中保總經理徐蘭英表示,遠距照護計畫不僅結合科技與管理,更需能夠永續發展,中保近年積極發展居家照護,這次更取得這項試辦計畫專案,將結合合作夥伴,提供社區居民更方便的醫療照護服務。
資料來源: http://tw.stock.yahoo.com 2008/2/21
最新數據保護技術 筆記本丟失數據自動銷毀

汐止明日住宅 悠遊卡當鑰匙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交通部目標:一票台灣走透透
交通部正積極推動交通票證整合,計畫今年底前把台鐵、北高捷運、公路客運等全都整合成一張票卡。
目前悠遊卡開通的交通工具已經從捷運、公車逐漸擴及到國道客運,除了走北宜高的客運業外,也有愈來愈多家跑中山高的國道客運業者加入使用悠遊卡的行列,接下來悠遊卡「拓展」的交通工具將是火車。
台鐵與台北智慧卡公司已敲定由台北、萬華、板橋、樹林等四站「打頭陣」,從這一個區段的通勤電聯車開始試辦悠遊卡,最近智慧卡公司將會在台鐵四個車站人工剪票閘口裝置悠遊卡感應器,建置讀卡機及傳輸線,預計三月下旬展開測試,最快四月就啟用。
台鐵副局長張應輝說,如果這四個站沒問題,接下來往北延伸到基隆、以南延伸到中壢的十九個車站,「擴充的速度就很快了」。估計從基隆到中壢所須經費約兩千萬,全由智慧卡公司負擔。
目前票證整合的方式都是採區域性,除了北台灣的悠遊卡外,南台灣的縣市也陸續整合,交通部的中長程目標希望全台都可「一票走透透」,包括南北捷運、國道收費以及中壢以南的台鐵沿線都能在年底前整合完成。
悠遊聯名卡 179萬人在用
台北智慧卡公司與四大銀行合作推出的悠遊聯名卡,靠著交通票證、信用卡、電子錢包整合的便利性,發卡量快速成長,從前年七月至今已發行一百七十九萬張。
聯名悠遊卡由智慧卡公司與台北富邦、中國信託、台新銀行、國泰世華等四家銀行合作發行,去年加入電子錢包功能,持卡人不但可搭捷運、公車或停車繳款,省去找零的麻煩,信用卡功能自動加值,先享受後付款,還可累積紅利點數。
智慧卡公司與四家銀行簽約,三年內必須發行兩百廿萬張悠遊聯名卡,平均每家銀行各須負責五十五萬張,每發一張卡就需繳交五百元權利金。
截至目前發卡量達一百七十九萬張,年底合約到期前完成兩百廿萬張。
資料來源:聯合報 2008/2/20
悠遊卡發功 馬祖、台鐵行得通

工商時報 圖書館服務創新論壇
陳國泰:落實知識整理專長
智慧財產權是文獻傳遞、機構典藏及開放取用的關鍵,期待圖書館界博(碩)士班招收到具法律背景人才,從事與圖書館相關智慧財產權研究。
要提升閱讀素養和習慣,圖書館要以人為本,使人喜歡到圖書館來。
崑山科大圖書館由於在建置RFID系統上徹底,自從有RFID後,滿意度升高很多,讓不喜歡上圖書館的人容易到圖書館來。
面對科技,圖書館要回到擅長的知識整理專長,才有機會服務創新,有多少圖書館幫網站、機構典藏做編目?是否有圖書館願意踏實地做?網上很多搜尋引擎用lucene,英文沒問題,中文有,如hit rat e低、Token斷句等,是否有人默默改良,把圖書館服務深入到骨髓裡。
希望未來看到台灣的新建圖書館,不以放書而是以服務人為中心來建造,讓人喜歡且用得順心。
黃榕江:個人成為知識傳播中心
由Web 2.0概念延伸發展的Library 2.0圖書館系統,代表以讀者服務為導向,個人化、數位圖書館時代來臨,知識傳播中心將會是「個人」。Time雜誌二○○七年度封面風雲人物是在電腦螢幕前的「you (你)」,清楚詮釋Web 2.0是由每個人合力組成的精神;維基百科指出Library 2.0主要的特徵,不只是對書和資訊的取得,透過社會集體參與帶來創新及個人和社群的建構,達成知識傳承累積,創新的 library2.0概念,把圖書館視做與校園及社交生活有關的地方。
探究Library 2.0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應用特色如下:(一)RFID無人服務圖書館,充滿現代感,且更生活化。數位圖書館服務充滿科技,如國立臺中圖書館、台北市立圖書館家樂福無人服務圖書館、台北市立圖書館西門捷運站無人服務圖書館。(二)Library 2.0讀者服務功能完備,運用Web 2.0技術。另外,OCLC的開放連結提供免費電子期刊、電子書等資源。(三)FRBR標準制定及遵循歐洲MARC 2.0等多項國際標準是數位圖書館管理系統必備,以FRBR格式定義不同資料的METADATA,提供完整多媒體資料管理工具,多種MARC並存,促進全球館際間互動合作。(四)國際化零障礙。可提供不同字元輸入、跨庫查詢及來源標示功能,資源不再僅限一處。(五)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提供創新多元服務,包括知識整合入口及提供電子期刊、電子書、商業資料的整合查詢等。
楊宣勤:數位圖書館全年無休
國立台中圖書館未來遷建新館將朝國家級數位公共圖書館規劃,除傳統借閱圖書外,會導入科技應用以達未來需求,務實採用讓大家看得到、接觸到、使用到的方便性設施。原館已引進科技讓服務創新,去年十二月正式啟用的RFID自助式借書暨自動式還書管理系統,加上彩色標籤顏色管理,使實體圖書排架、整理很方便。
未來數位資源將提供共用資料庫、電子期刊、數位典藏、數位學習及其它等資料。國立台中圖書館遷建計畫有四億經費用在數位圖書館,電子書採購內容是根據圖書館讀者使用率高的閱讀圖書清單,以回溯方式建置電子書,今年年底前將有上萬中文正體(繁體)字圖書使用,為鼓勵文創,亦自製電子書。
公共圖書館偏重大眾化,與大學圖書館以學術為主不同,任何人可藉數位圖書館讀者服務來閱覽書籍;以電子書來講,凡本館自有版權,可免費在線上直接下載。所有數位資料都在公共圖書館裡面,未來完成版權部份,將開放網路線上二十四小時、任何地方都可使用。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 2008/2/18
日立等4社以無線IC標籤控管文件複印
未來這套系統正式商業化後不但能管理機密文件複印,著作權人也可利用此管理系統與對應的器材制定收費標準。
日立與日立系統九州、事務與光學機器廠商RICOH、地圖與電子資訊企業ZERIN等4社週五(2/15)宣布已研發無線IC標籤複印管理系統,經過去年底為期約2個月的管理、回收IC標籤等實驗,確認系統能如預期有效運作。
這套系統主要用途是因應著作物的使用狀況管理並收取複印費用,每一份著作物都會植入長寬400μm、高60μm的長方體型標籤,也就是日立研發的μ-chip無線IC標籤,如此在複印時即可透過配備μ-chip讀取裝置的影印機得到該文件被複印的次數等詳細資訊,而這些資訊統一保管在系統中供管理者查詢,複印出的二次文件將帶有浮水印,與原始文件作區分。
日立表示,今後將持續與合作廠商朝複印收費標準化方向加強系統,未來這套系統正式商業化後不但能管理機密文件複印,著作權人也可利用此管理系統與對應的器材制定收費標準,讓目前紙本著作物容易被複印或掃描使用的問題有了另一種解決方向。
資料來源: iThome 2008/2/19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Mondex現金卡 續用
外傳Mondex儲值卡將在明年以前走入歷史,為避免消費大眾的誤解精業公司轉投資的Mondex Taiwan萬碁公司發表聲明,指出其發行Mondex電子現金儲值卡,可持續於一般及網路的Mondex特約商店使用,且不會停用,該公司另將推出了MasterCard Cash電子錢,提供更安全、快速及多應用之電子現金儲值卡解決方案。
該公司指出,自2005年開始,為萬碁公司於2001年發行之Mondex電子現金儲值卡,可於一般及網路的Mondex特約商店使用。自2005年開始,為因應市場上對於EMV晶片化及Contact-less非接觸式小額付款方式的市場需求,萬碁依循Mondex電子錢之作業、帳務及風險管理規範,推出了MasterCard Cash電子錢,提供一個更安全、快速及多應用之電子現金儲值卡解決方案。
MasterCard Cash現行可在全省萊爾富、咖啡廳等特約商店及南部七縣市公車、渡輪及停車場使用,預計於2008年第一季將可與高雄捷運整合互通,為市場上唯一整合一般消費及交通票證於單一電子錢包的電子現金儲值卡。
原有之Mondex電子錢將逐步升級為MasterCard Cash,Mondex儲值卡持卡人,其權益將不受影響,可繼續持卡於網路商店消費或選擇將卡片餘額回贖。
資料來源: 聯合晚報 2008/02/18
2008年2月15日 星期五
安全產業今後數年每年產值可望成長20%
經濟部工業局下午舉辦「安全產業」推動成果發表論壇,工業局表示,包括遠距視訊、GPS定位、RFID無線射頻、及3G手機等相關的「安全產業」,可望成為繼「兩兆雙星產業」之後的第三星,估計2015年產值將推升到四千億元,今後數年,「安全產業」產值將可維持每年20%的成長率。(戴瑞芬報導)
安全產業涵括監視器、網路監控、影像電話,加上GPS定位、RFID無線射頻、及3G手機等,商機無限!經濟部工業局局長陳昭義說,監視器產業因為跟社區維安、居家防盜、以及老年醫療照護最直接相關,產值最大商機最被看好。
2006年台灣安全產業產值達1058億,工業局長陳昭義評估今後數年將可維持每年有20%的產值成長率,到2015年產值可望推升到四千億,到時引進外來投資,安全產業可望發展為第三星的兆元產業。
資料來源: http://news.sina.com.tw/ 2008/2/14
吃下多少卡路里 科技餐桌全都錄
飲食不均是現代人文明病叢生的主因。但桌子也可以成為現代人控制飲食的好幫手!國科會「iCare數位科技」研究團隊研發完成「飲食感測餐桌」,可追蹤記錄每個人每餐吃了多少飯菜,以及吃下多少卡路里,作為控制飲食的參考。
「飲食感測桌」的桌面有重量感測器,並在每個碗盤及杯子黏貼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標纖,再利用電腦串連控管。台大資訊工程研究所副教授朱浩華表示,每道菜上桌後,感測器自動測重、傳到電腦記錄。
只要有人挾菜到碗裡面,感測器馬上感應到盤子重量減輕,並知道菜被挾到那個碗或盤子裡;若該碗或盤子裡的菜被人吃了,感測器也可量測到重量減輕,電腦就可追蹤統計每個盤碗的使用者總共吃進多少菜、多少卡路里。這套系統目前唯一不便之處是,上菜前,使用者必須先自己評估每道菜所含卡路里,以決定進食量。朱浩華表示,研發團隊下一步計畫結合「智慧廚房」功能,讓每道菜端出廚房前,可自動估算出所含熱量,建構完全自動化的數位科技餐廳。
不過,朱浩華也表示「飲食感測餐桌」如此精打細算每個人吃了多少菜及卡路里,是否會讓吃飯變成壓力,反而破壞食慾?這是未來商品化要考量的重點。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8/2/15
360°管理微型旅館
如同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所預測的「M型社會」總體經濟趨勢,旅館業現在也吹起兩極化的風潮。特別是20世紀末的商務類型旅館服務,隨著消費型態與交通運輸工具的轉變,在最近幾年依照對特定客群的精密切割,極劇地演化,發展出許多不同型態的經營模式。
過去商務旅館瞄準的是整體商務客群,現在經過精準的切割定位,已經有更多的形式產生。例如大家最熟知的日本膠囊旅館(capsule hotel),最先針對的是趕不上地鐵回家的加班族,而平價精品旅館的主要訴求對象是年輕雅痞型的都市旅客,另外機場旅館如英國的YOTEL則是針對國際商務客,還有經濟型商務旅館像中國的漢庭酒店、7天連鎖酒店等所瞄準的,是大都會區域型商務人士。
簡化:省略使用率不高的設施
除了膠囊旅館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真正讓微型旅館市場受到世界矚目的,還是英國YOTEL的崛起。1997年倫敦平價壽司店Yo! Sushi的老闆賽門.伍德洛夫(Simon Woodroffe)率先發難,將日本膠囊旅館與飛機頭等艙的高檔設備結合在一起,提供旅客五星級水準但收費平價的住宿點。
微型旅館與一般旅館最大的差異,就是它大量省略了不需要用到的設施,以降低營運成本。在硬體方面,微型旅館沒有大型旅館所擁有的健身房、游泳池、餐廳、咖啡廳、中央廚房等,只單純提供住宿房間。
許多微型旅館在三、四坪的小空間內,設置淋浴間、平面電視、環繞音響系統並提供免費上網,由於空間設計合理,巧妙運用玻璃和鏡面的使用,增加了房間的通透感,再加上科學的燈光調節,房間雖窄小卻不會感到拘謹壓抑,反而多了些舒適和時尚感,他們所能滿足的,就只是「讓客戶睡個好覺」。
精準:聰明的地點、服務團隊與定價策略
小本經營的微型旅館為了提高住房率,最重要的就是設點地段的選擇,像是台灣喜瑞飯店董事長戴彰紀,開設新店的旅館區位選擇,就運用了「100元管理策略」,也就是集團內的旅店跟旅店之間的距離,不超過計程車資100元的路程,如此便可以在住房客滿時,有效說服旅客轉往其他分店,而不致選擇其他的旅店。
此外,在員工管理上,微型旅館由於精簡人事,所有的員工不細分職務功能,統統都是機動的「服務客戶團隊」,停車人員可以是清潔人員,當客戶需要時,又搖身一變成為訂房櫃檯,不但精簡人事費用,也展現旅館對客戶服務的熱忱。
微型旅館還有一項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就是合理的平價訴求與靈巧的時段設計。像中國的7天連鎖酒店,房價從人民幣147元開始起跳,換算新台幣才600出頭,而歐洲的easyHotel、YOTEL等微型旅館,收費大多在新台幣2,000元以下。
當然,收費如此平價,旅館業者也想出更聰明的時段切割方式以提高周轉率,有的機場型微型旅館,就把「過夜」又切分成10小時過夜與7小時過夜,如此一來,100%住房率不稀奇,甚至因此可以維持250%住房率的高水準。
資料來源: http://mag.udn.com 2007/2/12 & 管理雜誌404期
寵物將植入RFID芯片身份證

被動式標籤研發 RFID普及關鍵
Smart Card(RFID標籤)產業在EPC global的標準建立之後,相關產品及服務得以快速展開並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效益,因為只要隨著標準化確立,晶片設計與製造商便能依據標準規範要求,設計製造出高性能的RFID晶片(IC),且標籤(Tag)製造商也能依靠此解決方案,提供適用於不同應用的RFID標籤之設計與製造服務。
碼特斯副總王慶彬表示,物流供應鏈已是推動RFID的主要產業,但因RFID Tag的製造成本無法為市場接受,尚無法普及,這也是為什麼,封閉式RFID應用時有所見,如捷運系統、門禁管制等;而開放式RFID應用卻甚少見到蹤跡,主要原因還是無法有效降低RFID Tag的製造成本,因此被動式RFID 標籤製造技術研發,成為RFID全面普及化的重要關鍵指標。
被動式RFID製程可分為三大階段,依序為天線製造、IC焊接及壓合。當IC焊接完成後成品即稱為Inlay,當Inlay經壓合完成後成品即稱為Label或Tag。基本上Tag的成本,大約是IC、天線製造、壓合各占三分之一;因此,扣除IC取得的成本,標籤製造商仍有三分之二的標籤成本有待壓縮。這也是為什麼,全球的標籤製造商都在努力研發專利及製造技術,以便於在未來的龐大商機之中,佔有一席之地。
王慶彬強調,RFID產業發展緩滯的原因之一就是成本過高。而產業鏈的源頭屬晶片技術,由於晶片成本過高,從而導致RFID標籤、讀寫器等成本居高不下。由於RFID產業鏈的連鎖反應,如RFID讀寫器與標籤的相容性直接影響有效讀取率,而讀取率的好壞又直接影響終端用戶的信心,也進一步影響RFID應用市場的發展。
為克服標籤成本,碼斯特目前成功研發「多層金屬薄膜射頻天線」是利用真空濺鍍技術 (Sputtering)將不同元素的金屬分層濺鍍在PI、PET等絕緣膜上,這項技術所產製天線厚度最薄可到0.1微米,優勢為金屬耗用量少、生產幅寬可達1.3M,除成本可以大幅降低外,阻抗性低。
此外,該項技術在進行IC焊接時,可以不再使用ACF(異方性導電片)或ACP(異方性導電膠)等熱固時間長且成本較高的貼片方式,對RFID識別標籤的生產效率提升及成本降低均有助益。
該項技術另一優勢為全程採用物理濺鍍製程,無須使用腐蝕性化學品或揮發性溶劑、對環境不會造成汙染。在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強調綠色製程的潮流下,更有機會取代傳統天線製程,成為下一個製造主流。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2/14
RFID走入生活應用 商機大
全球發展RFID應用技術已久,從最初低頻門禁管制、動物晶片等領域,逐步切入高頻應用的悠遊卡、小額付費卡,至今新開發全球供應鏈管理、醫療照護的超高/寬頻應用,都凸顯RFID將從冰冷科技技術,走入生活應用。
根據ABI Resarch 2006預測,2005年全球RFID市場達37億美元,至2011年將成長373億元,成長幅度10倍以上,年複合成長率更高達47%。尤其2006年因EPC Gen成為ISO標準後,硬體成本大幅下降,帶動2006年全球UHF標籤出貨量較2005 年大幅增加300.7%。
由於UHF標籤主適用於物流、零售業、製造供應鏈管理等應用,經濟產值備受期待,而亞洲以全球造工廠的姿態,未來將有爆發性機會,台灣業者應抓住就近供應商的地利優勢,爭取國際廠商合作模式,拓展商機。
資策會創研所組長李長脩指出,台灣2005年RFID直接產值約7億元,與同期韓國91億元表現相比,落後許多。但近年透過經濟部科專補助、示範性計畫協助,預計至2009年將突破80億元;2013年將達207.56億元,未來將以軟體與顧問服務為主要產值成長方向。
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辦公室副主任李正明指出,國內因缺乏大型軟體與系統整合業者,加上RFID與後端整合或應用系統開發不夠成熟,造成有意導入RFID進行流程再造的企業卻步,影響國內RFID技術的提升與推動。
但RFID的應用商機並非侷限在商企業商領域,更可遍及民眾一般生活各層面,透過公領域運作,透過RFID科技的開發與導入,提供便利、安心,以及安全的優質生活。
尤其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投入RFID領域研發,包含茂矽計畫投資RFID新設公司、鴻海計畫投入RFID晶片設計、永豐餘成立永奕RFID公司、正隆投資驗測中心設備等,都將促進國內RFID產業聚落效益形成,加速RFID生活化來臨。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2/14
RFID錢景佳 政府押寶
RFID技術正在全球捲起應用新浪潮,據美國ABI Research最新估計,2007年全球RFID總市場規模預估可達51.19億美元(折合新台幣逾1,600億元),年增率達34%,且市場前景持續看好,潛在商機可觀。
看好RFID商機,政府押寶這項新科技,在政務委員林逢慶指示下,經濟部成立了「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辦公室」,展開跨部會整合,進而帶動民間參與,成效開始顯現,去年國內產值可望達20.45億元,年成長高達62%,優於全球表現,更期望在2009年為國內創造超過百億元產值。以下是RFID推動辦公室主任杜紫軍接受本報專訪摘要:
應用廣泛 2010年進入起飛期
問:政府推動RFID產業的策略意義為何?
答:RFID是一種促成技術(Enabling Technology),必須藉載具驗證才能發揮效益,應用領域相當廣泛。據AMRResearch, Inc.研究預測,2010年RFID產業將進入起飛期,至2013年可達210億美元,年成長率44.2%,且將迅速應用於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層面,影響廣泛。
全球市場中,亞洲為未來全球製造中心,具戰略地位。據ABI Research,Inc.研究預估,2006年亞洲市場已超越北美和歐洲市場,成為全球第一的區域市場,至2011年,亞洲市場規模將成長至42億美元。
政府推動 希望掌握市場契機
台灣位居亞太中心,擁有半導體產業優勢,ICT產業聚落發展完整,因此政府積極推動RFID產業應用,希望掌握市場成長契機。
問:目前政府採用哪些策略推動RFID產業?
答:由政府帶頭,為業者創造市場需求,進一步激發國內業者技術成長及研發投入的動力,是極為重要的策略。經過公部門的先導應用測試階段後,並展開後續的擴散建置,將可刺激國內需求成長。
再者,就國內RFID產業現況來說,產業鏈過於分散,缺乏技術整合,導致RFID導入成本過高且多客製化;當政府策略性地引導企業應用,使業者共同發展整套系統,將可令本土產業生根茁壯。
第三策略是掌握關鍵技術並自主化,現在很多RFID關鍵技術掌握在國外大廠,必須深化重要核心技術及專利佈局,國內廠商才有發展優勢。最後必須健全產業發展基礎環境,政府已著力甚多,包含人才培育、法規配套、標準發展等。
問:選擇公領域應用優先的原因為何?
答:ABI Research Inc.去年第一季預測全球RFID市場規模至2011年約11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保守估計約25%,因此吸引美、日、韓、中等國投入,且各國策略相同:由公領域先導應用,協助重點產業進行實證測試,累積研發與應用實力。
國內策略亦同,政府於95年起投入1.2億元,同年的RFID直接產值較94年成長78%、達新台幣12億元,成長率遠高於全球市場平均值,並將RFID帶入食、醫、住、行各領域,帶動民間產業投資約18億元。
投入經費 引導出民間新力量
因成效卓著,政府規畫自96年至99年間,每年持續投入7~8億元經費,進一步引出民間新力量。
問:國內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現況如何?
答:二年來,推動辦公室協助公部門規畫超過20項RFID先導應用計畫,涵蓋「居家與公眾安全」、「貿易通道安全」、「航空旅運應用」、「食品流通安全」及「健康與醫療應用」等領域。
目前農委會已將RFID導入豬隻飼養監控系統,可完整記錄豬隻飼養過程所吃飼料,更能杜絕病死豬流入市面,保障大眾食的安全;法務部則透過RFID技術監控性侵害假釋者,促進社會與民眾安全。
交通部亦已完成桃園國際機場旅客行李與航空貨物管理應用的前置作業,藉由RFID控管隨身行李通關效率,也降低行李分揀錯誤率。
未來內政部更能運用RFID技術結合生物特徵推出「電子護照」後,杜絕護照冒用、變造及偽造。
跨部會合作更加重要,經濟部、衛生署及農委會已結合民間產業,建立「食品流通履歷追蹤系統」,透過RFID技術,完整記錄食品生產流程,讓民眾吃得安心。
三軍總醫院的「病人安全RFID系統」,則可看出民間參與度。透過RFID技術,三總可確保病人用藥安全,避免打錯針、吃錯藥的失誤,病人手腕上的手環不再只有名字,可有更多的診治資訊,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
最佳運作 建立國內RFID產業
問:RFID推動過程中,業者如何得到幫助?
答:RFID推動過程一項重要特色,是「公領域先導計畫」與「概念驗證」併行,不但由政府公領域先導投入,創造國內需求,再引導業者加入,同時進行相關策略性應用個案概念驗證(POC),找出最佳運作模式,建立國內RFID產業。
目前RFID公領域推動辦公室已與19家業者合作完成7個策略性應用個案概念驗證,並協助業者產出11項研發產品雛形。
問:政府推動RFID的未來願景為何?
答:全球RFID產業商機龐大,我國正值起步階段,政府希望使我國成為世界級RFID產業重鎮,且應用RFID發展創新服務,創造安全便利的優質生活典範,因此後續仍會持續投入公領域先導計畫的擴散,並朝跨部會整合應用的方向,持續帶動國內需求,期望於2009年建構完整產業價值鏈,創造百億以上產值。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2/14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或許你對於RFID這個名詞都還不熟悉,其實它已悄悄進入你我的生活,舉凡便利商店購物、圖書館借書、使用悠遊卡搭乘交通工具、繳停車費、高速公路的電子收費「ETC」、門禁管制識別證,無所不在地存在我們的生活中。
本世紀最重要前十大技術之一的RFID讓生活更方便,未來可能去大賣場買商品,只要購物車一經過感應器,購物清單馬上可以出現,不用排隊等店員一一點清結帳;還有一回到家裡,空調、燈光及家電馬上變成喜歡的設定,不用為找遙控器與開關而苦惱,RFID讓未來更方便,而且這個「未來」已經不遠了。
你是否想過,當你以悠遊卡搭乘捷運上班,走到辦公室旁的7-11以i Cash買早餐,這中間所用的扣款技術為何?簡單來說,都是RFID應用的範疇之一,只是目前在技術成本、金流控管等限制,讓國內RFID應用停留在單一平台中。(版主體醒:iCash是接觸式晶片卡,iCashWave才是RFID感應卡)
為讓國內各產業及社會大眾體會RFID的便利,經濟部在2007年針對RFID應用技術推動「RFID加值應用旗艦示範計畫」,並在日前舉辦「2007U活智慧王- RFID創新應用競賽」。在此活動中,學生及社會人士組發揮創意,提出不少RFID創意應用,日前本報已報導第一名台北技術學院作品,今日將報導二、三名得獎作品。
第二名 建國科大「RFID電腦安全鎖暨點名系統」
活動第二名為建國科技大學的「RFID電腦安全鎖暨點名系統」。作品利用無線射頻辨識技術做電腦使用的管理為主軸,設計出電腦使用管理系統Winlock,透過無線射頻唯一辨識的特性進行單一個別化追蹤管理。將電腦接上RFID讀取器,透過讀取器控制電腦的使用權限,使用者需插卡才能使用電腦,可以依權限管理電腦內可以使用的軟體、可以使用的時間與隨時紀錄使用狀況,讓RFID成為網路即時控管的機制,比投資一般硬體監控產品的成本更低。
這套系統除了一般個人電腦安全管理外,產品量產化後,可推廣至電腦教室與家長對子女使用電腦的控管。會採用RFID做為資訊傳輸技術,在於RFID的辨識特性,可達到多人使用同一台電腦,同時具備個別管理,進而降低電腦網路犯罪。(版主體醒:此應用類似以下網站中的eNetMouse的產品功能http://www.tranztex.com/tw/download/Tranz_eNetMouse.pdf )
第三名 中正大學「郵政R世代~與RFID之結合」
第三名作品為中正大學的「郵政R世代~與RFID之結合」,作品專案負責同學邱孟傑說,中正大學針對RFID應用有專案實驗室,參與同學都會集思廣益思考目前RFID相關應用,找到RFID目前最適合的產業應用。「郵政R世代~與RFID之結合」就是針對複雜繁瑣的郵政流程,所提出的RFID應用,可將寄件人、郵局及收件人的距離拉近,縮短郵件包裹的配送時間,同時降低郵局營運成本。
採用此技術後,寄件人先以手持裝置如手機在郵局內直接購買嵌入RFID標籤(Tag)的信封,以手機輸入收件者相關資訊,取得密碼後,直接在手機進行帳戶扣款。信封具RFID技術,大幅降低郵件配送流程,可隨時得知郵件配送進度,和目前不少國際大型快捷公司所提供的即時查詢服務相當。
針對此次活動學生組的表現,評審之一的艾迪資訊協理吳念祖表示,學生及社會人士組的表現,大多秀出年輕人應有的創意。和過去不同的是,有將創意做出實體應用,非紙上談兵。實體展現,更可一次看出創意在平台化下,是否有機會成為「可賣出的產品」。台灣市場雖不大,卻是全球科技業重鎮,相信在政府近年的積極輔導,可讓不少好創意轉化為產品,並走入國際市場,讓台灣有機會成為全球RFID技術重鎮。
新聞辭典》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又稱電子標籤、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不需要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間建立機械或光學的接觸。
RFID主要由存有識別代碼的「大規模集成線路晶片」和收發天線構成,目前主要為無源式。使用時的電能,取自天線接收到的無線電波能量。將射頻類別技術與條碼(Barcode)技術相互比較,射頻類別擁有許多優點,如:可容納較多容量、通訊距離長、難以複製、對環境變化有較高的忍受能力、可同時讀取多個標籤等,相對地的缺點則是建置成本較高。但目前透過大量使用,生產成本就可望降低。
RFID的應用十分廣泛,目前經常提到的具體應用包括:鈔票及產品防偽技術,身份證、通行證、門票、電子收費系統,家畜或野生動物識別,病人識別及電子病歷物流管理。也可應用在物流與生產流程的管理,從商品設計、原材料採購、半成品與製成品之生產、運輸、倉儲、配送、銷售,甚至退貨處理與售後服務等,所有的供應鏈環節都可採用RFID即時監控,準確掌握。(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2/14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G-Phone原型手機亮相 內建Google軟體拼iPhone

情人悠遊卡 30分鐘取件

堪比變形金剛 可隨意"蹂躪"的塑膠鼠

北京新航樓頂級科技裝備
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將於本月29日開始通航,目前各項工作正進入最後的準備階段。圖為最新的俯瞰圖,近300個三角形的自然採光窗猶如巨龍的鱗片閃閃發光。
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日前進入最後準備階段,將於2月29日正式通航。這座以巨龍為設計創意的新航站樓集合了多項世界一流技術,使首都機場一步跨入世界最先進的現代化機場行列,年旅客吞吐能力從5,000多萬人次提升到7,600萬人次。奧運會期間,從世界各地湧向北京的旅客,都將從這裡體驗到視覺的震撼和旅行的便捷。
據北京日報報道,這座以T3為代號的新航站樓,總建築面積98.6萬平方米,相當於首都機場另外兩個航站樓T1和T2建築面積總和的兩倍。如此龐大的體積會不會令旅客暈頭轉向甚至延誤登機?首都機場擴建指揮部副總指揮朱靜遠表示,雖然航站樓體積較大,但進出港流程進行了優化設計,出發或到達的旅客,在航站樓內的全部行程基本上只需要一次向下的樓層間轉換,國際旅客和中轉旅客,也不用拽著笨重的行李乘坐捷運列車上上下下。總體來看,T3航站樓旅客進出港行程所花費的時間不會比目前T2航站樓更多,而辦票櫃台、安檢設施的大量增加與旅客大量分流還將縮短排隊等待的時間。
朱靜遠指出,新航站樓廣泛採用了世界一流的航空保障技術,呈現3大國內機場首次使用的科技亮點。
亮點一:樓內火車2分鐘一趟
作為內地率先啟用捷運系統的機場,首都機場新航站樓這套軌道系統線路長2.1公里,設T3C、T3E、T3D三站,投入11輛運營車輛,全程無人駕駛,最少發車間隔2分鐘,從T3C到T3D僅需4分鐘,每小時能運送旅客8,200人。
亮點二:行李運輸快過劉翔
T3航站樓的行李處理系統耗資近20億元,是世界上最大、傳送速度最快的系統,行李傳送最高直線速度達每秒12米,比劉翔「跑」得還快,每小時能處理行李近2萬件,將充分滿足今年奧運會期間機場航空客流劇增的需求。與普通行李系統的皮帶傳送每秒0.5米至1.5米的速度相比,首都機場新航站樓的高速托盤傳送帶來了行李處理效率的大幅提升。這套先進的行李系統還採取了無線射頻技術,能自動跟蹤識別行李,避免行李在航站樓內丟失。
亮點三:燈光系統自動引航
在T3航站樓的機坪區域,安裝了國內第一套單燈引導系統,將自動引導地面飛機的安全滑行,大大降低管制人員勞動強度,提高機場運行效率。這套系統採用雷達跟蹤監視全場飛機的運行狀態,並結合航班動態信息、機位分配信息、氣象信息、能見度條件等,為每架到港、離港的飛機設定滑行路線,然後通過單燈控制的滑行道燈光系統,自動為飛機提供引導,飛機只需跟隨前方閃爍的「綠燈」滑行即可。
資料來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2/13
電子恐龍Ⅱ 可能變身凱蒂貓
最夯的擬真電子寵物PLEO將披上民族色彩。據了解,最新上市的電子小恐龍PLEO第二代,可能變成凱蒂貓或米老鼠,業者將依歐美和亞洲消費者不同的喜好,來決定下一代生產何種電子寵物,明年即將問世。
據了解,研發PLEO的美商Ugobe將於下月宣布,繼PLEO之後的「革命性的產品」。Ugobe希望下一步生產「在地化」的電子寵物,打算依不同市場的民眾喜好量身訂作,目前正在進行市場調查。目前台灣和日本都投票給凱蒂貓;歐美則可能選擇米老鼠、唐老鴨等卡通人物。
日本的PLEO代理商在幾年前就研發出有看家功能的凱蒂貓機器人,台灣PLEO代理商優酷比認為,如果這隻凱蒂貓像PLEO一樣生動自然,在台灣和日本必有賣點,因此向Ugobe推薦下一波推出PLEO版凱蒂貓。
「電子寵物在地化」市場調查將進行到第三季,屆時Ugobe再決定在哪個地區推出哪一種寵物。而電子寵物在地化的選項,除了市場偏好,授權金的高低也是考量重點。
PLEO繼美國之後,在日本、台灣和中國大陸幾乎都是同步上市。台灣獨家代商優酷比(Ucube)上個月舉辦上市記者會,第一批300隻和第二批到貨的1,700隻,春節前就已全數舖貨到法雅克、奇摩和PCHOME網路購物等通路。台灣PLEO每隻預購價原為1萬2,299元,2月1日已漲價為1萬3,500元,但仍是全世界最低價。
除了價格最低,優酷比獨家開發的「多功能恐龍蛋充電器」是只送不賣,每隻PLEO都附送一個充電器及鋰高分子電池。這個蛋形充電器也適用其他有USB接頭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手機、MP3等。
「多功能恐龍蛋充電器」已引起國外注意,優酷比發言人林皓昱表示,日本的PLEO代理商已向優酷比下單,美國也打算引進,每個計劃賣50美元到60美元。台灣已應消費者要求,近期推出可以單買的恐龍蛋和鋰電池組合,每組約1,200元。
優酷比鎖定25到40歲的科技愛好者為潛力客群,因此選擇3C通路中、走高檔路線的法雅克。法雅客是新光三越轉投資的公司,設於新光三越百貨內,集客力佳。
業者說,會貶眼、會學習、有情緒的PLEO在全球熱賣,由於結構複雜,工廠每天只能生產2萬隻,但台灣和大陸的訂單已有2萬隻和3.5萬隻。預估今年PLEO全球銷售量至少50萬到100萬隻,而亞洲就占30萬隻。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2/12
悠遊卡 台鐵電聯車嘛ㄟ通
台灣「交通一卡通」的時代即將來臨。發卡量達1,180萬張的悠遊卡,3月底可使用於台鐵基隆到中壢的通勤電聯車;高鐵最快今年底也可加入使用行列。
據了解,其他交通運輸業者也與智慧卡公司洽談合作事宜,未來民眾出門只要攜帶一張卡就可暢行無阻。
台北智慧卡公司總經理林志盈表示,配合交通部推動「交通一卡通」政策,智慧卡公司積極與各交通業者協商合作事宜,國道客運、台鐵與高鐵,是積極爭取合作的對象。
他指出,已有四家國道客運業者開始使用悠遊卡,旅客反應頗佳,基隆到台北的客運業也有意加入,雙方現正協商相關條款,近期就會確定,其他國道客運業者也在接觸中,今年內將有更多國道客運路線可以使用悠遊卡。
每天擁有45萬通勤人口的台鐵,則同意基隆到中壢的免劃位通勤電聯車,加入使用悠遊卡行列,台北智慧卡公司去年即於沿線19座車站裝置悠遊卡讀卡機,現已完成樹林、板橋、萬華、台北等四座車站悠遊卡讀卡裝置。
林志盈說,大台北四座車站原本春節假期就可提前使用悠遊卡,但交通部希望全線一起開通,因此,等剩餘15座車站在3月底前完成讀卡機裝置與測試後,基隆至中壢路段的通勤電聯車就可正式使用悠遊卡,若使用狀況良好,將會增加使用範圍。
林志盈表示,高鐵的票證系統因有二年保固期限,在保固期間若高鐵公司自行更改或添加其他系統,造成當機的話,系統建置商將不予保固,因此,等保固期限屆滿後,便可正式上路。
預計3月先行營運R3至R8站的高雄捷運,雖然有自己的票證系統,但台北智慧卡公司為高捷公司顧問,預定票證系統二年保固期屆滿,雙方也會展開各種合作事宜。
新聞分析》交通一卡通 所向披靡
原本使用範圍僅限於大台北地區的悠遊卡,經交通部大力推動「交通一卡通」,悠遊卡不斷開疆拓土,觸角延伸到國道客運,發卡量達台灣人口數的一半1,180萬張,已成為國內交通票證系統的霸主。
國內台灣交通票證系統中,除悠遊卡發行量突破千萬張外,桃竹苗及台中地區客運使用的台灣智慧卡,以及南部七縣市公車使用的台灣Money卡,發卡量都僅數十萬張,普遍性與影響力遠不及悠遊卡。
悠遊卡因發行量大,已形成「大者恆大」的趨勢,基隆客運率先加入悠遊卡家族,讓悠遊卡跨出大台北地區,接著兩家經營中山高的國道客運業者也與悠遊卡合作,讓使用範圍更擴展到台中,並引發其他國道客運業者與悠遊卡合作的風潮。
在悠遊卡積極對外「攻城掠地」之際,交通部順勢助悠遊卡一臂之力。交通部決定全力推動「交通一卡通」,民眾出門只要攜帶一張卡片,就可暢行無阻,讓悠遊卡成為民眾最方便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票證系統。
為推動這項政策,交通部多次邀請各票證系統與交通運輸業者開會討論,鼓勵運輸業者與票證系統公司合作,且交通部可提供必要的協助,交通部所屬的台鐵不久即與台北智慧卡公司合作,先讓基隆至中壢的通前電聯車使用悠遊卡,反應若良好,還會增加使用範圍。
悠遊卡發卡量大且使用範圍廣,現在又有台鐵等政府單位「加持」,明顯比其他票證系統占優勢,且高鐵也預定今年底開始使用悠遊卡,悠遊卡等於通行全台,其他票證系統恐難與其匹敵。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2/12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中銀聯攜手諾基亞 NFC手機支付在滬試運營
諾基亞今天宣佈,由中國銀聯牽頭,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等五家銀行參與的,通過使用具有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距離通信)技術的諾基亞6131i手機而實現的手機銀行卡非接觸支付試點項目,將於本月9號開始在上海投入運營。將有800位上述四家商業銀行的持卡人使用諾基亞6131iNFC手機參與本次試點體驗活動。持卡人可使用這款內置有銀行卡的NFC手機中在陸家嘴、五角場、四川北路等上海核心商業區商鋪,如毆尚超市、八佰伴等的消費終端上實現基於NFC技術的非接觸銀行卡支付。
中國銀聯和諾基亞公司從2006年就開始致力於基於NFC手機的非接觸銀行卡支付技術應用的推廣,中國銀聯、銀聯商務有限公司及諾基亞在2006年8月在上海推出了銀聯商務集利卡試點,將有積分獎勵、兌換、折扣以及其他優惠服務的行銷積分集利卡集成到諾基亞NFC手機中,使得手機集利卡的持有人通過空中下載(Over-The-Air)方式輕鬆用集利積分實現支付。第一批50位試用者紛紛表示感受時尚且方便。
本次試點活動是在集利卡試點的基礎上,中國銀聯和諾基亞攜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對NFC手機銀行卡支付進行進一步試用。與過去不同的是,本次試點採用的是中國銀聯的新一代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可以將多張不同發卡行的銀行卡和電子錢包集成在同一部6131i手機中,向手機與錢包的真正結合又邁進了一步。
諾基亞NFC手機Nokia 6131i目前已經正式在中國投入商業運用,在廣州、廈門和北京相繼啟用,通過與上述三地各市政交通機構的密切合作,該手機可有效集成各種預付卡功能,用戶只要刷一下手中的諾基亞6131i NFC手機,便可輕鬆實現各種預付卡交易。
諾基亞6131i NFC 手機是全球第一款全面集成NFC技術的商業手機。該款手機擁有雅致的機身設計和獨具創意的“一觸即開”鍵,使資訊共用、開機、支付與票務交易均在一觸之間完成。
諾基亞負責NFC業務的張一成先生說:“這次與中國銀聯和多家商業銀行合作在上海進行新一代移動支付商用試驗,是NFC非接觸式支付技術在中國金融支付行業的首次應用。同時這也是諾基亞繼2007年中在北京、廣州、廈門相繼推出全球首例集成了公交卡應用的諾基亞6131i NFC手機後,NFC技術商用進程中又一突破性的進步。我們很高興能為NFC技術應用在中國的推廣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並期待和中國銀聯及國內商業銀行在移動金融支付領域開展更多更廣泛的合作。”
中國銀聯負責人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諾基亞公司及國內主要銀行通力合作,將國際領先的NFC非接觸式支付技術率先應用於金融支付行業。移動支付除有一般銀行卡的支付、餘額查詢等功能外,還能對銀行卡資訊進行電子管理,為用戶帶來高效、便捷、時尚、快樂的使用感受。我們相信,新一代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將在易用性、安全性、快捷性方面全面滿足用戶及商戶的需求,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並使用它。”
據AC Nielson調研公司2006年在上海進行的調查表明,八成以上的消費者希望將公交卡、銀行卡集成到手機。另據中國銀聯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0月,銀聯手機支付用戶規模已突破800萬戶,今年1至10月份,累計實現交易近5000萬筆,交易金額近80億元。我國個人移動金融業務發展迅速,手機支付業務已逐步進入規模化發展的快車道。而NFC技術作為一種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無疑會在手機支付的發展和普及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NFC近距離通信技術是對非接觸技術與近距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發展與創新。該技術的發展使得手機成為一種安全、便捷、快速與時尚的非接觸式支付和票務工具。NFC技術與現有的非接觸式智慧卡支付終端完全相容,有效地保護現有投資。NFC終端可以在主動和被動兩種模式下工作。在主動模式下,NFC終端可以用作一個讀卡器,發出自己的RF場域來識別和讀取智慧卡片和標簽;在被動模式下,NFC終端可以模擬成一個卡片或標簽被讀。在集成公交卡功能運用中,NFC終端就是工作在被動模式下。除此之外,兩個NFC設備之間只要靠近在10釐米範圍內,就可以方便地通信。
與一般意義上的卡不同的是,集成了NFC功能的手機為用戶提供了完全互動的使用體驗。假如你接觸到帶有NFC功能的海報或資訊欄,它們可以將用戶自動鏈結到一個互動的互聯網介面,並打開音頻文件,或自動將各種內容下載到手機。此外,用戶絲毫不用擔心NFC手機支付的安全性,因為用戶在使用非接觸支付時,手機可以為用戶設置密碼保護,而不像誰都可以用的普通門卡或鑰匙。
資料來源: http://big5.ccidnet.com 2008/1/15
2007年全球RFID市場銷售收入達50億美元
據英國的市場研究公司IDTechEx稱,2007年全球RFID市場銷售收入達到了50億美元。中國的國家身份證計劃投入了20億美元是推動這個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
IDTechEx首席執行官Raghu Das在報告中稱,中國的國家身份證計劃使中國成為了最大的RFID市場。但是,如果我們不考慮這個因素,我們把美國看作是最的市場。
他說,儘管中國的身份證投資已經過去了,中國的RFID銷售收入仍然很高。中國有大量的應用RFID的計劃。例如,根據法律規定,寵物狗使用RFID標簽的數量將達到1.50億個,豬使用的RFID標簽數量將達到2.5億個。每年生產的37.5億包香煙業將採用RFID標簽。
Das表示,這些新的計劃表明這個數據庫的規模將增長20%,表明除了身份證計劃之外中國的市場還將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 http://big5.ccidnet.com 2008/1/23
RFID中間件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自2004年以來,與RFID技術相關的文章在各個媒體上不斷涌現,相關的報道讓這個歷史其實並不短的技術在短時間內成為國際追逐的焦點。從全球巨型商業帝國沃爾瑪,到國際IT巨頭IBM、HP、微軟等等,從美國國防部到中國國家標準委,全都在RFID魔棒的指揮下舞蹈起來。
RFID產業潛力無窮,應用的範圍遍及製造、物流、醫療、運輸、零售、國防等等。Gartner Group認為,RFID是2005年建議企業可考慮引入的十大策略技術之一,然而其成功之關鍵除了標簽(Tag)的價格、天線的設計、波段的標準化、設備的認證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關鍵的應用軟體(Killer Application),才能迅速推廣。而中間件(Middleware)可稱為是RFID運作的中樞,因為它可以加速關鍵應用的問世。
RFID中間件(即RFID Edge Server)也是EPC global推薦的RFID應用框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它負責實現與RFID硬體以及配套設備的資訊交互與管理,同時作為一個軟硬體集成的橋梁,完成與上層複雜應用的資訊交換。目前,EPC global已推出相應的規範(ALE,應用級別事件)來統一和規範化這一層面的軟體實現。本文在對RFID中間件的定義、框架分類、特徵、發展階段及應用方向進行詳細介紹的基礎上,將著重描述ALE規範以及基於ALE規範的RFID中間件的參考實現。
1.RFID中間件介紹
RFID是2005年建議企業可考慮引入的十大策略技術之一,而中間件(Middleware)可稱為是RFID運作的中樞,因為它可以加速關鍵應用的問世。
1.1 什麼是RFID中間件
看到目前各式各樣RFID的應用,企業最想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我要如何將我現有的系統與這些新的RFID Reader連接?”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企業應用系統與硬體介面的問題。因此,通透性是整個應用的關鍵,正確抓取數據、確保數據讀取的可靠性、以及有效地將數據傳送到後端系統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傳統應用程式與應用程式之間(Application to Application)數據通透是通過中間件架構解決,併發展出各種Application Server應用軟體;同理,中間件的架構設計解決方案便成為RFID應用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核心技術。
RFID中間件扮演RFID標簽和應用程式之間的仲介角色,從應用程式端使用中間件所提供一組通用的應用程式介面(API),即能連到RFID讀寫器,讀取RFID標簽數據。這樣一來,即使存儲RFID標簽情報的數據庫軟體或後端應用程式增加或改由其他軟體取代,或者讀寫RFID讀寫器種類增加等情況發生時,應用端不需修改也能處理,省去多對多連接的維護複雜性問題。
RFID中間件是一種面向消息的中間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MOM),資訊(Information)是以消息(Message)的形式,從一個程式傳送到另一個或多個程式。資訊可以以異步(Asynchronous)的方式傳送,所以傳送者不必等待回應。面向消息的中間件包含的功能不僅是傳遞(Passing)資訊,還必須包括解譯數據、安全性、數據廣播、錯誤恢復、定位網路資源、找出符合成本的路徑、消息與要求的優先次序以及延伸的除錯工具等服務。
1.2 RFID中間件的分類
RFID中間件可以從架構上分為兩種(如圖1所示):
圖1:RFID中間件架構
以應用程式為中心(Application Centric)的設計概念是通過RFID Reader廠商提供的API,以Hot Code方式直接編寫特定Reader讀取數據的Adapter,並傳送至後端系統的應用程式或數據庫,從而達成與後端系統或服務串接的目的。
以架構為中心(Infrastructure Centric)隨著企業應用系統的複雜度增高,企業無法負荷以Hot Code方式為每個應用程式編寫Adapter,同時面對對象標準化等問題,企業可以考慮採用廠商所提供標準規格的RFID中間件。這樣一來,即使存儲RFID標簽情報的數據庫軟體改由其他軟體代替,或讀寫RFID標簽的RFID Reader種類增加等情況發生時,應用端不做修改也能應付。
1.3 RFID中間件的特徵
一般來說,RFID中間件具有下列的特色:
獨立於架構(Insulation Infrastructure)RFID中間件獨立並介於RFID讀寫器與後端應用程式之間,並且能夠與多個RFID讀寫器以及多個後端應用程式連接,以減輕架構與維護的複雜性。
數據流(Data Flow)RFID的主要目的在於將實體對象轉換為資訊環境下的虛擬對象,因此數據處理是RFID最重要的功能。RFID中間件具有數據的蒐集、過濾、整合與傳遞等特性,以便將正確的對象資訊傳到企業後端的應用系統。
處理流(Process Flow)RFID中間件採用程式邏輯及存儲再轉送(Store-and-Forward)的功能來提供順序的消息流,具有數據流設計與管理的能力。
標準(Standard) RFID為自動數據採樣技術與辨識實體對象的應用。EPC global目前正在研究為各種產品的全球惟一識別號碼提出通用標準,即EPC(產品電子編碼)。EPC是在供應鏈系統中,以一串數字來識別一項特定的商品,通過無線射頻辨識標簽由RFID讀寫器讀入後,傳送到電腦或是應用系統中的過程稱為對象命名服務(Object Name Service,ONS)。對象命名服務系統會鎖定電腦網路中的固定點抓取有關商品的消息。EPC存放在RFID標簽中,被RFID讀寫器讀出後,即可提供追蹤EPC所代表的物品名稱及相關資訊,並立即識別及分享供應鏈中的物品數據,有效率地提供資訊透明度。
1.4 RFID中間件的發展階段
從發展趨勢看,RFID中間件可分為3大類(如圖2所示):
圖2:RFID中間件的發展趨勢
應用程式中間件(Application Middleware)發展階段
RFID初期的發展多以整合、串接RFID讀寫器為目的,本階段多為RFID讀寫器廠商主動提供簡單API,以供企業將後端系統與RFID讀寫器串接。以整體發展架構來看,此時企業的導入須自行花費許多成本去處理前後端系統連接的問題,通常企業在本階段會通過Pilot Project方式來評估成本效益與導入的關鍵議題。
架構中間件(Infrastructure Middleware)發展階段
本階段是RFID中間件成長的關鍵階段。由於RFID的強大應用,Wal Mart與美國國防部等關鍵使用者相繼進行RFID技術的規劃並進行導入的Pilot Project,促使各國際大廠持續關注RFID相關市場的發展。本階段RFID中間件的發展不但已經具備基本數據蒐集、過濾等功能,同時也滿足企業多對多(Devices-to-Applications)的連接需求,並具備平臺的管理與維護功能。
解決方案中間件(Solution Middleware)發展階段
未來在RFID標簽、讀寫器與中間件發展成熟過程中,各廠商針對不同領域提出各項創新應用解決方案,例如Manhattan Associates提出“RFID in a Box”,企業不需再為前端RFID硬體與後端應用系統的連接而煩惱,該公司與Alien Technology Corp在RFID硬體端合作,發展Microsoft .Net平臺為基礎的中間件,針對該公司900家的已有供應鏈客戶群發展Supply Chain Execution(SCE)Solution,原本使用Manhattan Associates SCE Solution的企業只需通過“RFID in a Box”,就可以在原有應用系統上快速利用RFID來加強供應鏈管理的透明度。
1.5 RFID中間件的應用方向
根據ABI Research Inc.的預測,2008年之前全球各產業的需求所創造出來的RFID市場規模可達到200億美元,其中軟體市場約佔47億美元,2007年RFID的整合服務收入將超越RFID產品收入。隨著硬體技術逐漸成熟,龐大的軟體市場商機促使國內外資訊服務廠商莫不持續注意與提早投入,RFID中間件在各項RFID產業應用中居於神經中樞,特別受到國際大廠的關注,未來在應用上可朝下列方向發展: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Based RFID中間件
面向服務的架構(SOA)的目標就是建立溝通標準,突破應用程式對應用程式溝通的障礙,實現商業流程自動化,支援商業模式的創新,讓IT變得更靈活,從而更快地響應需求。因此,RFID中間件在未來發展上,將會以面向服務的架構為基礎的趨勢,提供企業更彈性靈活的服務。
Security Infrastructure
RFID應用最讓外界質疑的是RFID後端系統所連接的大量廠商數據庫可能引發的商業資訊安全問題,尤其是消費者的資訊隱私權。通過大量RFID讀寫器的佈置,人類的生活與行為將因RFID而容易追蹤,Wal Mart、Tesco(英國最大零售商)初期RFID Pilot Project都因為用戶隱私權問題而遭受過抵制與抗議。為此,飛利浦半導體等廠商已經開始在批量生產的RFID晶片上加入“遮罩”功能。RSA Security也發佈了能成功干擾RFID信號的技術“RSA Blocker標簽”,通過發射無線射頻擾亂RFID讀寫器,讓RFID讀寫器誤以為蒐集到的是垃圾資訊而錯失數據,達到保護消費者隱私權的目的。目前Auto-ID Center也正在研究Security機制以配合RFID中間件的工作。相信Security將是RFID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2.RFID中間件的實現
在RFID標準制定和推廣方面,EPC global作為一個受業界委託而成立的非盈利組織,由國際物品編碼協會(EAN)和美國統一代碼委員會(UCC)共同投資,主要負責 EPC網路的全球化標準,以便快速、自動、準確地識別供應鏈中流通的商品。目前,該組織在標準制定和推廣上與其他的RFID標準組織相比,佔據了領導者的地位。
為了加快RFID技術的發展和應用,EPC global領導制定了眾多的標準,涉及到RFID軟硬體的各個層面。關於RFID中間件,EPC global于2005年9月推出了ALE (應用級別事件,Application Level Event)規範,規範其技術實現。
2.1 RFID應用框架
從RFID標簽製造開始,到其資訊被RFID閱讀器捕獲,再由RFID中間件進行事件過濾和匯總,然後由EPCIS應用軟體進行RFID事件的業務內容豐富,保存到EPCIS存儲系統,供企業自身和其合作夥伴進行訪問。在中間的各個環節,EPC global出臺了相關標準和規範。
•RFID標簽和RFID閱讀器之間,定義了EPC標簽數據規範和標簽協議;
•RFID閱讀器和RFID中間件之間,定義了讀寫器訪問協議和管理介面;
•RFID中間件和EPCIS捕獲應用之間,定義了RFID事件過濾和採集介面(ALE);
•EPCIS捕獲應用和EPCIS存儲系統之間,定義EPCIS資訊捕獲介面;
•EPCIS存儲系統和EPCIS資訊訪問系統之間,定義了EPCIS資訊查詢介面;
•其他關於跨企業資訊交互的規範和介面,譬如ONS介面等。
一個典型的RFID應用基本上都會包含這些層面的軟硬體設施,而RFID中間件作為溝通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的橋梁,在RFID應用環境中尤為重要。因此,如何實現、評估一個優秀的RFID中間件,對企業RFID技術實施的長遠意義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2.2 ALE介面介紹
EPC global推薦的ALE介面可以由以下的狀態圖進行描述,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部分:
•ECSpec定義/取消定義;
•ECReport獲取;
•其他輔助介面。
在闡述其工作原理之前,先描述一下讀寫器的工作機制,RFID中間件和RFID讀寫器之間存在一個讀週期(Read Cycle),每個讀週期,RFID中間件會發送讀取RFID標簽指令給讀寫器,讀寫器控制讀寫天線發送電磁信號,一旦RFID標簽內置天線在其信號工作範圍內獲得這一電磁信號,會激活其晶片上的資訊發送邏輯,發送電磁響應,讀寫器的讀寫天線就會捕獲到RFID標簽資訊,發送給RFID中間件。這個讀週期是可控的,可由RFID中間件進行配置管理。
圖3:ALE介面工作圖解
ALE介面規範定義了一個事件週期(Event Cycle),一個事件週期包含一個或多個讀週期,因此,RFID中間件在這一事件週期內讀取的所有標簽資訊被聚合起來,然後通過過濾機制,發佈成為一個ECReport。ECSpec用來描述事件週期間隔或事件觸發機制,ECReport的格式,事件過濾和組合規則等。ECReport是EPC事件的匯集,還包括其他相關的資訊,譬如邏輯閱讀器名稱,ECSpec資訊等。從上圖描述的ALE工作機制,大家可以看到,有兩種機制(同步和異步)之分。
在同步工作機制下,客戶端直接調用immediate()介面,通知Edge Server開始工作,若需要觸發器觸發,其狀態切換到請求狀態,若無需觸發器觸發,其狀態直接切換到工作狀態;在需要觸發器觸發的情況下,基於ECSpec定義的採集方式(或觸發器啟動,或週期輪詢),聚合單一事件週期內所有讀週期獲取的EPC資訊,生成ECReport,發送給客戶端,其狀態切換到工作狀態。
在異步工作機制下,第一步是定義ECSpec,告訴Edge Server如何生成ECReport,其狀態切換到未請求狀態;第二步是通過調用subscribe(訂閱)或者poll(抽取),告訴Edge Server其採集EPC操作開始工作,若需要觸發器觸發,其狀態切換到請求狀態,若無需觸發器觸發,其狀態直接切換到工作狀態;在需要觸發器觸發的情況下,基於ECSpec定義的採集方式(或觸發器啟動,或週期輪詢),聚合單一事件週期內所有讀週期獲取的EPC資訊,生成ECReport,發送給客戶端,其狀態切換到工作狀態。其他輔助介面包括查看當前Edge Server上定義的的ECSpec列表,單一ECSpec資訊,ALE標準版本,ECSpec訂閱列表等。
2.3 RFID中間件的技術實現
一個典型的基於ALE規範的RFID中間件基本上需要包括以下功能:
•實現ALE規範的所有必需要求
- 實現ALE介面規範所描述的工作狀態機
- 支援多類EPC事件接收客戶端(HTTP,TCP,FILE)
- 處理ECSpec,ECReport等XML,為第三方應用提供Web Service介面
•集成業界主流的RFID讀寫器
- Symbol/Matrix讀寫器
- Zebra讀寫器
- Intermec讀寫器
- ThinkMagic讀寫器
- Alien讀寫器
- Avery讀寫器
- SAMSys讀寫器
- Printronix讀寫器
•提供RFID中間件自身的配置管理
- 配置讀寫器集成參數,實現不同讀寫器的集成
- 配置ALE介面參數,實現第三方應用的訪問
- 配置Edge Server工作參數,實現RFID中間件在特殊環境下適應性工作
- 提供集中管理
•提供對RFID讀寫器的監控、基本配置和管理
- 支援多個RFID讀寫器的同時訪問,監控
- 支援對不同RFID讀寫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
•提供靈活擴展的框架,支援ALE規範的升級和快速集成新的RFID讀寫器
- 提供版本維護機制,支援ALE規範的升級
- 提供開發工具包,快速集成新的RFID讀寫器
•提供企業級運行品質,穩定,高效,安全,可管理,擴展,互聯
- 由於RFID中間件運行在企業邊緣層,在進行RFID中間件集中管理的同時,需要自身提供足夠高的可用性
- 海量級的EPC資訊採集需要RFID中間件高效工作,支援多RFID讀寫器並行操作
- 業務上的安全要求其EPC資訊的採集行為必須是安全的
- 簡潔直觀的管理風格有助於企業更好的管理RFID中間件及其相關RFID硬體設施
- 擴展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對標準和硬體的相容性之外,需要在性能提升方面通過多個RFID中間件並行工作來進一步優化性能。
- 良好的互聯性,實現與第三方應用的協同工作。
圖4:RFID中間件定位
圖4描述的是RFID中間件在RFID應用系統中的定位,實現RFID上層應用和底層RFID硬體的資訊交換,可以明確,支援ALE標準僅僅是一個RFID中間件的一項工作,其他方面的技術實現也相當重要,缺一不可。
4.結束語
不同公司提供的RFID硬體設施各自有其獨特的優勢和局限性,隨著企業實施RFID應用的深入展開,其應用環境複雜度的加劇,將導致企業在不同應用環境下採用不同公司提供的RFID硬體解決方案。同時,與企業核心業務系統之間的資訊交互不斷加強,RFID中間件也需要滿足眾多業務系統的集成要求,因此,如何選擇一個適合企業自身應用環境的RFID中間件,成為企業成功實施RFID應用的重要一環。
資料來源:http://big5.ccidnet.com 2008/1/24
瀋城出租車將有名片大小"身份證"
今年4月開始,瀋城的出租車將陸續擁有自己的“身份證”。“身份證”有名片大小,貼于汽車的前風擋上,這是瀋陽市交通局為打擊黑車,即將在全市1.7萬餘臺出租車上安裝的電子防偽標簽。
為啥?主要為打擊“黑車”
出租車為啥要安裝電子防偽標簽?市交通局行政執法支隊統計,僅去年便查扣黑出租車400多臺。雖然對黑出租車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但受利益的驅使,黑出租車屢禁不止。黑出租車無證運營,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也成為困擾交通管理部門的一個難題。
據介紹,在出租車上安裝使用電子標簽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電子標簽的防偽性、專有性及快速讀取、可移動識別等特點,提高交通行政執法效率,實現不停車稽查,移動式辦公,有效地打擊“克隆車”、“套牌車”等非法營運的“黑出租車”。同時,還可利用電子標簽的數據信息存儲、快速讀取等特點,對進出“兩站一場”及出城的出租汽車進行識別和登記,強化對重點部位出租汽車運營情況的監管。
啥樣?就像個人“身份證”
市交通局科技安全處張洪波處長介紹,出租車電子標簽只有名片大小,是一種採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制作而成的出租車電子身份牌,粘貼在出租汽車的前風擋上。每臺車輛的電子標簽序列號具有全球惟一性。電子標簽的特點是體積小、容量大、壽命長,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溫及安裝、調試、維護簡單方便等特點。
電子標簽種類按供電方式分為有源和無源兩種。無源電子標簽識別距離近(一般幾十厘米,最遠的8-12米),讀取設備體積大,不便攜帶使用,目前深圳、成都等城市的出租車安裝了此種類型的電子標簽。而有源電子標簽識別距離遠,讀取設備體積小,方便攜帶使用。沈陽市為出租汽車安裝的是有源類型的電子標簽係統,在國內尚屬首家。該係統識別距離在無遮擋情況下可達100米,在有遮擋情況下也可達到30米。
作用?三種方式查“黑車”
據介紹,出租車有了電子標簽後,將會使“黑車”無處藏身。電子標簽係統主要由電子標簽、信息讀取設備、信息寫入設備和係統軟件等四部分組成。交通管理部門將把合法的營運出租車信息通過信息寫入設備寫入到電子標簽內,並將寫有信息的電子標簽粘貼在相應的出租汽車前風擋上;然後利用信息讀取設備進行執法檢查。
執法人員可通過車載式、手持式、基站式三種方式,對車輛進行檢查。使用車載式信息讀取設備進行執法檢查時,須先將設備放在車外棚頂,並與筆記本電腦連接,然後開始檢查途經的出租車或跟蹤行駛的出租車,如果是合法車輛,電腦將顯示該車車牌號並語音提示該車為合法車;反之,則不顯示該車車牌號,或語音提示該車有違法違章情況。最後,執法人員根據情況對非法車輛採取相應的措施。手持式設備適合在火車站、機場、商場、醫院、賓館停車場等靜止狀態下使用。基站式設備可安裝在機場、火車站等停車場進出口或城市的進出口。
啥時啟用?奧運會前
據瀋陽市交通局介紹,目前,該局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安裝出租車電子標簽係統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計劃從今年4月中旬起進行安裝、調試,從7月起將正式使用電子標簽係統對出租汽車進行執法檢查。據了解,此次安裝出租汽車電子標簽的費用將由政府承擔,不給出租汽車經營者增加負擔。
另外,電子標簽具備惟一的特點,根本無法倣制,粘上後再拿下來,將無法再繼續使用。
資料來源: http://big5.xinhuanet.com 2008/1/24
2008年中國資訊與通訊市場將出現五大趨勢
據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預測,2008年中國ICT(資訊與通訊)市場將出現五大趨勢:
產業生態系統整合能力成為競爭優勢構建的關鍵環節 面對需求的融合與變遷,單一企業、甚至單一產業鏈主體已經很難在日益融合的市場中持續保持競爭優勢。超越產業鏈,整合產業生態資源,創新變革企業商業模式,正逐步成為ICT產業的主旋律。
高性能計算走向高效能服務,加速商業應用普及進程 從集群、虛擬化,到新興的雲計算、Server Farm 2.0,高性能計算距離從平民化到普及化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像使用水電等資源一樣方便、靈活的使用計算能力的美好藍圖,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奧運將推動行動通訊、下一代網路、無線接入、數字電視、半導體照明、RFID的發展 基於與科技奧運最為密切的關係,行動通訊、下一代網路、無線接入、數字電視、半導體照明、RFID最有希望分享奧運帶來的巨大機遇。
服務化成為硬體、軟體、消費電子、電信運營的共同趨向 SaaS將改變傳統軟體行業的商業模式:一方面,SaaS將從原來的以CRM租用為主向整體解決方案延伸,並以簡單易用、價格適中、方案靈活等為特點;另一方面,SaaS服務商範圍將逐步擴大,除了CRM專業服務商、傳統軟體廠商,電信運營商、互聯網服務商也在大量進入。
綠色化在半導體、產品、數據庫、IDC中全面流行 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導向、環保與企業責任意識增強、以及能源價格上漲的驅動下,綠色化越來越成為ICT企業與用戶共同努力的方向。
資料來源: http://big5.ccidnet.com 2008/1/23
新式印刷電路可望投入主流商用化市場

開南大學運輸觀光學院與桃園客運簽訂產學合作協定
開南大學運輸觀光學院與桃園客運28日簽訂產學合作協定,未來雙方將就人才培育、研究發展及員工在職訓練等事項進行合作。
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在簽約儀式上致詞時表示,桃園客運是桃園地區重要的客運公司,營運腹地涵蓋到整個大台北地區,而運輸觀光產業又是開南大學發展的重點項目,開南大學與桃園客運簽訂產學合作協定,開南大學運輸觀光學院除了將研究成果提供桃客使用,做為營運參考外,桃客也對開南的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與管道,雙方合作可說是互蒙其利。
桃園客運董事長吳運豐表示,目前桃客在經營上,除了原有的公車運輸及出租遊覽車業務外,也看好桃園地區未來觀光休閒產業的發展。而從運輸及觀光產業的密不可分的特性來看,如何結合兩者而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正是桃客在未來經營上的最大利基。他同時指出,開南大學具有與運輸及觀光產業相關的學系,又地處大桃園地區中心,與開南大學簽訂產學合約,將對桃客朝向運輸觀光事業發展的經營方向上奠定良好基礎。
開南大學運輸觀光學院院長黃宗煌也認為,運輸產業與觀光休閒事業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地方運輸產業如果發達的話,將會帶動觀光事業的發展。而運輸實務界也需要學術界的研究資料及分析,做為往後路線規劃及運量評估的重要參考。至於在人才培訓上,他則認為現代的運輸經營業者不僅僅只是增進如駕駛及維修運輸技術而已,更重要的是服務精神及態度。他以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為例,全北京市的運輸系統大如火車客運,小至計程車司機,都必須強迫訓練出一口流利的英語,以為北京奧運期間大批湧進的外國觀光客做準備。他認為這方面的專業訓練,需要結合學校的在職教育,來提昇服務品質。
開南大學智慧運輸系統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蓓琪表示,該中心已取得桃園縣政府交通局的各項運輸相關資料,正規劃建置加值應用資料庫,目前將先透過網路、公播系統以及手機等通訊設備,先在校園內進行公車到站資訊、路線規劃查詢、及校園資訊導覽等加值服務實驗,待日後技術成熟後,將尋覓廠商合作推廣,以嘉惠地方民眾。
資料來源: http://news.sina.com.tw/ 2008/1/28
永奕成立亞洲唯一RFID驗證中心 1月起已提供服務


正隆RFID智慧型包裝支援uID技術 獲45國家認證承認
正隆的RFID團隊近年來囊括國內公、私領域驗測案例總數85%以上,為台灣企業提供優質的RFID UHF及HF性能驗測服務,該中心所提供之產品認證測試報告目前更被全世界包含美國、中國、日本及歐盟等 45個國家所承認。
RFID運用日廣,為推廣無所不在(Ubiquitous)的運算環境,台灣在RFID業者的推動下成立uID在台中心,大力推廣亞太RFID標準uID技術。為因應此波亞太市場對u ID技術衍生之相關規範,正隆 (1904-TW)日前發表其RF ID智慧型包裝i-Carton及e-Box將可支援uID規格,提供亞太客戶在RFID物流及防偽包裝方面的服務需求。同時,該智慧型包裝仍可針對歐美客戶繼續提供支援EPCglo bal Gen. II / ISO 18000-6C規格的RFID物流及防偽包裝,協助台灣廠商與國際接軌以爭取RFID商機。
「正隆RFID應用驗測中心」成立於2005年,為亞洲第一座RFID包裝整合驗測中心,同年8月與工研院共同合作申請EPCglobal認證,並於該年9月通過EPCglobal動態性能驗測認證,正隆因此成為亞太應用驗測中心(PRPS) 創始成員之一。2007年該中心更通過TAF (原CNLA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認證,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座有能力提供E PCglobal靜態及動態性能驗測標準的測試服務認證實驗室,所出具之測試報告為本國及各國官方所承認,深具公信力,更可作為商務糾紛仲裁及公領域驗收使用之參考依據。
正隆公司總經理蔡東和表示:「因應亞太及歐美地區RFID技術之發展,正隆智慧型包裝解決方案不僅符合 uID技術及EPCglobal 靜、動態標準性能驗測等RFID主流標準規格,並兼顧Wal*Mart、BestBuy測試需求驗證等程序,提供國內外客戶穩定及可靠的智慧型包裝解決方案,以達商品順利交貨。」
他並進一步說明,以Wal-Mart為例,Wal-Mart要求其供應商須採用符合EPCglobal UHF Gen.II的硬體技術產品,然而,並不強制要求供應商須取得EPCglobal驗測中心之驗測認證通過,反而更重視供應商交貨時之RFID讀取率。」有鑑於此,正隆RFID應用驗測中心所提供RFID 性能驗測服務之重點不在提供產品認證,而是協助產業如何去驗證解決方案的穩定性與可靠性。為此,正隆在 2006年與台灣惠普科技(HP)合作,共同發展符合Wal-Mart及BestBuy的RFID商務需求驗測服務,並於2007年開始對外服務驗測,至今已累積不少業界案例。
由於RFID技術結合了數位及類比之特性,信號極易受應用物品材質與場地背景雜訊的影響,因此在設備齊全及可支援國際主流標準的驗測中心進行測試有助於RF ID交貨之穩定及可靠,正隆RFID團隊以其豐富之經驗及解決問題能力,近年來囊括國內公、私領域之驗測案例總數85%以上,為台灣企業提供優質的RFID UHF及HF性能驗測服務,該中心所提供之產品認證測試報告目前更被全世界包含美國、中國、日本及歐盟等45個國家所承認。
目前中心提供之產品認證測試報告能被全世界45個國家所承認,這些國家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及歐盟主要成員國,各國交互承認機構簡要資訊如下:中國:CN AS,美國:IAS、A2LA、ACLASS、NVLAP,法國:COFRAC ,越南:BoA,英國:UKAS,德國:DKD、DACH、DAP、D ATech,泰國:TISI、BLA-DSS、BLQS,韓國:KOLAS,日本:JAB、IAJapan、VLAC,加拿大:SCC、CAEAL,西班牙:ENAC。
資料來源: http://news.cnyes.com/ 2008/2/1
活體晶片石斑料理上市 獨步全球
由經濟部主導開發的RFID晶片,已成功應用在石斑養殖,這項獨步全球的活體食材晶片料理,今年一月起在台南市合作餐館上市,且引起美國、日本、澳洲等國養殖業的重視,接受技術移轉的德河貿易,預定二年內外銷活體晶片石斑。
經濟部所屬資訊工業策進會網路多媒體研究所南部創新研發中心,成功研發出應用在石斑養殖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晶片,且將技術移轉到德河貿易,由德河貿易在台南市七股鄉成立專業石斑安全養殖區,今年起將陸續提供晶片石斑給全國合作餐館。資策會表示,這套利用晶片監控活體食材的系統,獨步全球,消費者所食用的石斑,從養殖場到餐館的魚槽,全程受到監控,消費者想得知即將下肚的石斑來歷,餐館能立刻透過PDA掃描石斑魚鰓蓋下的晶片,再將數據拿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目前,晶片石斑料理僅在台南市一家德河貿易合作餐館上市供應,未來將從南到北逐步推廣,資策會期待透過這項技術,開始建立全國未來活體食材供應鏈的商業模式。德河貿易說,這項晶片監控活體食材的技術,已引起美國、日本、澳洲等國養殖業的重視,紛紛派人到台灣觀摩,德河貿易也有外銷的計畫。德河貿易表示,台灣每年石斑產值約新台幣三十億元,其中八成外銷香港及中國大陸,德河貿易養殖區僅一百公頃,今年提供石斑產值約七千萬元,但德河貿易仍希望二年內展開晶片石斑的外銷工作。
資料來源: http://news.sina.com.tw/ 2008/2/1
智慧晶片賽 4校贏大獎

香港機場3月設旅客e道 輪候時間由15分鐘減至3分鐘
為方便旅客赴港,入境處將分階段推出經常訪港旅客e道,今年3月將率先在機場出入境大堂增設共六條旅客e道,供每年訪港最少三次、持亞太經合組織商務旅遊證(APEC卡)等旅客使用,輪候時間將可由15分鐘,大減至3分鐘,合資格旅客約有八萬人。
入境處處長黎棟國指,推出半年後會檢討成效,最終目標是將旅客e道推廣至所有管制站,讓更多旅客受惠。
首階段合資格的八萬旅客包括持有APEC卡、入境處旅遊通行證及香港國際機場訪港常客證的人士。
入境處助理處長(資訊系統)關陳雪梅指,旅客可在機場入境大堂登記處拍照、採集指模及登記證件資料,經核實資料後,會上載至資料庫,入境處其後會以電郵或信件通知申請人,可使用e道出入境。
旅客e道每條成本約八十萬元,閘機前端設有無線射頻識別閱讀器,用作讀取旅客證件,核對指模及樣貌後,閘機會列印印有訪港目的及逗留條件的貼紙,予旅客貼於證件上,e道過關需時12秒,較櫃台過關一分鐘快四、五十秒。關太指資料會存於電腦內,貼紙亦有防偽特徵。
現時入境處的服務承諾為九成二機場旅客,可在15分鐘完成過關。但黎棟國指15分鐘已用作排隊,旅客e道可令輪候時間大減至三分鐘,現計畫屬試驗性質,最終希望推廣至全港口岸使用。
他又稱,澳門正推出e道,期望未來大陸及澳門等其他旅客可使用旅客e道。
為方便港人申請護照,入境處將在今年上半年在各辦事處推出入境人員造型的電子護照自助服務台,共16部,各耗費17萬元,市民只需按步驟掃描相片、指模及確認樣貌即可,需時8至10分鐘,省卻到櫃位輪候的時間。
落馬洲支線及深圳灣口岸去年第四季分擔了5.5%及8%的陸路口岸出入境客量,令落馬洲及文錦渡管制站人流錄得近年首次的減幅。去年2月至12月底,共有3萬2000名非本地孕婦進港時被截查,約2500人被勸返。去年12月每周約有近20名非香港孕婦經急症室入院分娩,較前年同期大減逾九成。
去年有近千六人在港提出酷刑聲請,較前年增兩倍,其中非法入境的聲請人激增6.9倍,多為南亞裔人士,逾九成赴港逾15個月才提出聲稱,入境處指他們留港期間打黑工,反映機制遭濫用。
資料來源: http://www.worldjournal.com/ 2008/1/29
Unisys預測2008年五大IT安全趨勢
Unisys發表最新2008五大安全趨勢預測顯示,當企業和政府安全面臨快速轉變情勢時,需預知未來風險和趨勢,進一步規劃、防範和管理可能影響企業資產風險的因素。而新興的安全威脅以及人們對新技術使用與依賴,提高IT專業人員在規劃和預測時的不確定性。
Unisys企業安全副總裁Tim Kelleher表示:「很多企業往往習慣發生安全問題後,才匆忙尋找解決方案。而為了因應新威脅,以及滿足使用者瞬息萬變的需求,IT專業人員必須說服企業將安全視為核心業務能力。」
Kelleher預測2008年五大IT安全趨勢如下:
1.行動裝置資料保護難度提高
隨著消費性行動裝置像是手機或是PDA的廣泛使用,企業必須以登錄密碼等措施提高安全性。Unisys安全信心指數調查顯示,近七成的美國人極其或非常擔心其個人資訊未經授權的讀取或濫用。數位簽名和加密是保護資料的關鍵,但是必須融入整體安全計畫,才能解決資料在傳輸上的安全問題。如果沒有完整計畫,企業就會發現,其行動裝置的資料,不是無法保全而暴露潛在安全問題,或是保護過度而無法操作。如何在過與不及尋求平衡,就需要仰賴一個能夠完善保障用戶安全的解決方案。
2.行動裝置交易日增 銀行面臨安全挑戰
根據最新的Celent報告指出,銀行的行動通訊服務逐年增加,預計到2010年,將有超過35%的網路銀行用戶將使用行動裝置進行金融交易,因而其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
尤其是內建RFID與「無線感應」(Near Field)晶片類的手機安全風險更高。其中,後者交易型式,相關設備容易遭受如「網路釣魚」等惡意攻擊而盜取他人身分證明。銀行應與電信公司策略合作,以保障消費者安全。另外,電信服務供應商必須開發全面且互動的客戶培訓專案,協助銀行客戶採取相關保護措施方面,並且控管相關風險。
3.企業需建置整合安全措施
隨著全球供應鏈延伸,在未來,融合安全的技術將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例如保衛陸地邊界和港口的安全、敏感資料的保護等。強大的資料整合功能可確保企業硬體和資訊資產的完整性,把各種傳感和遠端監控技術整合在一起,像是監控地面的運動感測器、驗證工作人員身份的門禁卡和生物測定證書、以及確定貨櫃及裏面的貨物的RFID標籤等。這樣的整合將使政府與企業都能管理和因應那些影響有形與無形資產的風險。
4.政府和企業部門需嚴格控管文件與電子記錄
今日,企業往來的電子檔案和實體文件,某種程度地影響世界經濟。例如美國每月處理的企業電子支票數量就有兩位數成長。可以預期的是,企業將會對以電子檔案或郵件方式發送資料設置更嚴格的控制,這可能引起企業更加關注對共用行動硬碟和磁片資訊的加密,進而增加對企業許可權管理解決方案的投資,協助內容所有者能夠加密敏感資料,控制用戶的列印、轉發、複製或修訂文檔的能力。
5.社交網站影響隱私權利的問題
Web2.0技術的廣泛使用,網路上的社交網站像是MYSPACE透過未經授權的檔共用、個人電子郵件和位址漫無目的複製、資料洩露、密碼和IM竊取以及通過P2P用戶端的惡意軟體程式的安裝等,為終端用戶帶來一系列安全風險和漏洞。
我們建議P2P用戶可以透過提高密碼複雜性,實施如個人防火牆、反間諜軟體、反釣魚軟體功能和及時更新反病毒應用等安全措施,安裝最新的P2P用戶端軟體、流覽器和作業系統及更新、通過可靠的聯盟式目錄結構和更強大的驗證和加密應用等措施來大幅降低風險。
資料來源: http://www.digitalwall.com/ 2008/2/3
2008年RFID技術將繼續用於國土安全保護
消費者將在一些常見的應用模式(如體育、玩具和食品安全)看到更多創新、實用的RFID應用
在2007年,RFID行業齊心協力向供應鏈之外的其他領域努力發展RFID應用,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RFID技術所能帶來的利益。體育界、醫療業、玩具製造業和食品加工業紛紛採用RFID技術來確保產品品質和安全。如體育賽事的門票驗證,其中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賽事也將採用RFID電子門票;馬拉松賽事採用RFID計時器確保參賽者比賽成績的準確性。對於受污染的食品和不安全的玩具,RFID能快速追蹤這些次品的來源,在損害消費者利益之前停止這些產品的生產。在2008年,這些應用趨勢將延續下去,將出現更多、更廣對消費者有益的RFID應用。
RFID與手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的集成趨勢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服務和更大便利
越來越多的手機製造商、網路提供商、搜索引擎公司和軟體提供商意識到,移動設備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是商家和商家間、商家與消費者間交流併為其提供服務的重要工具。隨之而來的是,消費者現在也越來越習慣利用多功能的移動設備來管理呼叫、電郵、短信、多媒體,了解當地服務資訊和個人財務資訊等個人生活相關的方方面面。在2008年,隨著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集成RFID閱讀器,市場上將出現更多針對消費者的RFID應用,用戶可以利用他們的設備來與其他技術服務提供商、廣告商或其他人交流,使他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RFID和其他無線技術不可避免地結合
今天,不論是個人還是機構對資訊精確度的要求都是前所未有的高,產品位置、識別、移動、溫度和安全的資訊能為商家和個人帶來實際的便利與價值。為了獲取這些資訊,RFID、RTLS、GPS、感應器和其他無線技術將被結合起來應用。
RFID技術將繼續用於國土安全保護
從運輸工人身份識別卡,到邊界卡,再到貨物集裝箱上的RFID電子鉛封,RFID目前被廣泛用於提高國土安全上。採用生物和無線技術自動識別運輸工人,採用電子鉛封防止集裝箱的非授權打開,這僅僅是RFID解決目前全球脆弱供應鏈問題的兩個例子。電子鉛封能自動定位集裝箱,提高運營效率,最終減少貨物運輸成本。在2008年,各國政府機構將加大RFID在國土安全方面的應用。
RFID應用在供應鏈的“首個100英尺內”及零售業“最後100英尺內”獲得動力
國際船運商和製造商現在關注單品級貼標,他們也關注產品出廠時的集裝箱貼標,由於這樣操作比較便宜,能提供更好的終端對終端可視性,因此被稱為“首個100英尺”。這個RFID應用策略能更有效地管理產品,減少製造和運輸成本。另外,早期集裝箱貼標使產品在供應鏈起點就被驗證,加快產品的完整性檢查,如產品是否被偷盜或被恐怖分子破壞。在零售環境,商品的單品貼標通常被稱為“最後100英尺”,2008年RFID在商店的擴展應用將進一步提高用戶的購物體驗。這些創新應用將進一步展示RFID在整個零售供應鏈的完整價值。
資料來源: http://big5.ccidnet.com 2008/2/2
RFID創新應用競賽 精采落幕
RFID應用技術無所不在!在日本,RFID儼然成為另一種行動消費的重要技術。台灣位於全球資訊硬體重鎮,更適合RFID產業發展。經濟部在2007年推動「RFID加值應用旗艦示範計畫」針對私領域結合產官學界,建構屬於台灣RFID共享平台。
為鼓勵RFID創意應用,由經濟部商業司主辦,關貿網路 (股)公司與台北市電腦公會執行的「2007U活智慧王-RFID創新應用競賽」精采落幕。競賽結果出爐,學生組第一名為台北技術學院、第二名建國科技大學,第三名則為中正大學。企業組則由海鷹實業有限公司獨獲青睞。
對於能獲得第一名殊榮,台北技術學院資訊管理系教授唐震表示,靠的就是學生豐沛的創意。此次台北技術學院是以「九號球撞球比賽即時計分(Tag感應)、轉播(Webcam)、分析(資料庫)之雛形系統(9.Ball@RFID)」獲選。此系統將RFID與網際網路相互結合,運用在撞球運動的領域,利用RFID與TCP/IP技術,將即時的賽事利用RFID的傳輸特性,做出分析,同時和資料庫做結合,將撞球比賽環境、球員的撞球過程、賽事等相關事項即時紀錄。
對於球員及教練,可在平日練習以此系統做為訓練主軸,可從中了解擊球缺失,還可模擬對手表現,有效提高台灣撞球運動素質。對於球評及賽事轉播,可精確做出報導。此RFI應用概念,可應用至其他運動賽事,讓賽事更具可看性。
看似方便的應用,中間應用不少創新的RFID硬體建置。此系統透過崁入式RFID Tag在撞球(以乒乓球模擬)內部,分別在撞球台中的六個球袋裝設RFID Reader外,在球台桌子周邊六個站立位置為安裝IPSensoer感測球員擊球點,並將感應信號透過TCP/IP網路傳送到伺服器端,透過網際網路將球員進球實況傳送到客戶端,有效發揮RFID識別(identifiction)、網際網路廣播(broadcast)、資料庫即時分析運算(computing)功能。
唐震說,RFID應用天馬行空,但目前多應用在產業供應鏈及部份私領域應用,為此該校另有一組學生,針對各行各業做分析,找出各種可和RFID技術擦出火花的全新應用。在學界方面,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多舉辦類似「U活智慧王-RFID創新應用競賽」外,再投入豐沛資源、資金,落實RFID在學子間的認知,衝撞出更多創意,提供產業界做量產參考。
經濟部RFID公領域推動辦公室副主任李正明表示,此次評選是以創新、實用、市場及功能為評分標準。RFID在產業間的探討很多,要創新相當困難,在競賽中,還是會看到一些和過去相似的應用,但整體分析,還是有做到創新性的延伸。以第一名台北技術學院的創意,就達到上述評選四點,但如何將創意做為產品,則更需和產業界結合。
資料來源: http://mag.udn.com/ 2008/2/7
2008年2月9日 星期六
新發明 跨步可發電
膝蓋動能 走1分鐘供手機講30分鐘
一年半之後,人類將能透過步行輕鬆替手機、iPod等隨身電子產品充電。美國與加拿大科學家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人力「膝蓋發電機」(knee dynamo),指稱該儀器可以擷取人們步行擺腿時的能量,用於產生電力,而且發電效率高,每走一分鐘,可供應手機通話30分鐘。
美國
研發者密西根大學副教授郭亞瑟(音譯)形容,這套「膝蓋發電機」有如「生物力學能量收割機」,其發電道理與混和動力車的「電力再生煞車系統」一樣,透過煞車時把動能回收,以免白白浪費能量。共同研究者、西蒙佛斯大學的多內蘭博士則說:「步行有如開車時走走停停,我們每跨出一步,肌肉會持續讓身體加速和減速。」
一年半後可成真
這套可發電的膝蓋支架重量為1.6公斤。研究人員發現,若是緩慢步行一分鐘,透過該儀器平均可以產生5瓦電力。經過嘗試不同走法發現,步行一分鐘最高可產生電力為13瓦,「相當於一般手機通話30分鐘」。而跑步時甚至可產生54瓦電力,相當於可供應傳統燈泡電力。
研究人員指出,人體有數個部位可以擷取動能,藉此產生電力,而當中最理想的部位可能就是膝蓋。透過「膝蓋發電機」,未來不僅能讓人邊走邊替手機、iPod等電子產品充電,更有助於需要攜帶大量電池的士兵減少負荷。
研究人員稱,下一步將改良發電機可攜帶性,減輕其重量。多內蘭說:「這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未來情節,大概再一年半即可成真。」
膝蓋發電機示意圖
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
1 把發電機束在膝蓋周邊
2 隨著腳步往前移,繫於小腿附近的槓桿會啟動離合器,驅動齒輪轉動
3 齒輪把能量傳到發電機
4 發電機內磁鐵轉動,產生電力
資料來源: Appledaily 2008/2/9
2008年2月5日 星期二
邱復生與惠普合推RFID uID規範
隨著RFID應用愈來愈廣泛,已有愈來愈多的廠商加入發掘RFID商機行列,目前永豐餘旗下永奕科技在研發主流上,採用EPCglobal 國際規範,不過,包括年代前董事長邱復生與台灣惠普科技等公司,昨(卅一)日成立另一項RFID規範,將以日本發起的uID技術為主,雙方有打擂台的味道。正隆公司表示,為因應客戶需求,所開發的智慧型包裝,將提供企業客戶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國內已有愈來愈多的企業十分關注RFID的未來發展潛力,除了永豐餘與正隆等兩國產紙廠正全力投入研發經費,加速在RFID領域的應用腳步,也有其他企業對這塊處女地很有興趣,像年代前董事長邱復生等企業人士。
據了解,邱復生與台灣惠普科技等昨天正式成立以RFID為核心的u ID在台中心,準備大力推廣這項技術的應用規範,這項uID 的技術,主要是由日本發起,未來應用區域將以亞太市場為主,與目前已納國際ISO 組織的EPCgboal標準規範,是一套完全不同的技術規範。
正隆總經理蔡東和指出,因應亞太及歐美地區在RFID技術的不同發展,該公司所研發的智慧型包裝解決方案不僅符合uID技術及EPCglo bal 靜、動態標準性能驗測等RFID主流標準規格,並兼顧Wal-Mart、 BestBuy測試需求驗證等程序,提供國內外客戶穩定及可靠的智慧型包裝解決方案,以達商品順利交貨。
事實上,不管是EPCglobal 或uID 等技術規範都必須隨客戶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這兩套規範也可統稱是「歐美規」與「日規」等兩個技術版本,未來將在市場各自較勁。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 2008/2/01
兒童體驗城廣告效益高 企業贊助不手軟
兒童職業體驗城在海外是火紅的新興行業,目前全球知名的兒童體驗城共有三大品牌,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客滿,除門票收入,還有企業招牌廣告收益。
兒童體驗城與主題樂園最大不同處就是寓教於樂,是結合教育、娛樂的職業體驗學習,業者規劃成為教育場所,讓家長花錢不手軟。
BabyBoss是全世界第三家兒童職業體驗城,開幕前就吸引11家企業贊助,如果經營得宜,依國外兒童體驗城的經驗,贊助企業要排隊才能掛上招牌。
目前可口可樂在全球四座體驗城都提供贊助,如墨西哥和日本的KidZania、美國佛州的WannadoCity,以及台北的BabyBoss。美國CNN電視台也透過贊助WannadoCity,進行置入性行銷。
東京KidZania在前年10月開幕時,就有四、五十個品牌進駐,經營不到一年,企業贊助招牌的名額就爆滿,有六、七家企業還要求商標掛在「劇場」中。
中保寶貝城 搶攻春節兒童商機
今年春節最夯的兒童遊樂地點,可能是位在京華城的中保寶貝城(BabyBoss)。中保寶貝城最近試營運十多天,已湧入約8萬人次,預估春節期間可吸引3萬人次,開幕第一年就可能賺錢。
業者統計,加上先前兩個小型體驗館,體驗人次已超過10萬人,尤其周末假日期間,單日就有1萬人次,BabyBoss在試營運期間測試人潮最大的胃納量,希望在春節期間創造銷售佳績。
中保寶貝城已發出10萬張免費票,但自1/6起就需購票入場。另外,業者還與幼稚園及國小合作戶外教學,希望平日及假日都有人潮。
BabyBoss職業體驗城目前有50個場館、共70多種職業,現場購買每張票定價900元,網路訂票價為800元,每次體驗三小時,但頂多只能玩三、四種職業;若要全部玩一遍,至少需要17次以上,預估一年可吸引70萬人次。
中保寶貝城總經理何懿玲表示,預估BabyBoss一年營收將達3億元,第一年就有機會獲利。未來還將到海外設點,中國大陸被列入優先名單,並以品牌授權方式迅速創造獲利。
除門票收入,另一項重要收入是企業廣告贊助,業者表示,包括可口可樂、SONY、光泉、義美及復興航空等11家企業,企業贊助費定價是一年650萬元,簽約一年;約滿後,原贊助企業可以優先續約,但同一類產業原則上只有一個品牌進駐。
企業品牌進駐BabyBoss,除提供專業器材與技術,並掛上企業招牌,如中興保全的運鈔車、可口可樂的神奇工廠、光泉牛奶的牧場、復興航空的飛機、復興空廚的餐飲、SONY的數位影像、義美食品的烘培屋、國產實業的工地、EPSON的美術館、果陀劇場、Dr.Wells牙醫。
業者分析,小朋友從小就認識各企業的品牌,有助提高廣告效果及提升企業形象外,開發未來潛在客戶。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2/5
加入圖像辨識,手機無所不能 翻譯、比價、身分辨識都能搞定
未來圖像辨識可望與手機應用程式結合,但重點在於要提供消費者「渴望擁有」的加值選項,才能讓圖像辨識成為殺手級應用。
拿起照相手機拍照、留下生活紀錄,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用手機來視訊通話也稀鬆平常。從產業端來看,蘋果(Apple)公司推出觸控式手機,整合各種娛樂服務;Google推出Android手機平台,要把網路服務串連起來,整個手機市場又進入新一波的競爭,各家無不思考手機還有哪些應用可能?
現在,它甚至可以擔任你的個人翻譯。當你在不同國家旅行,遇到不懂的單字,只要透過手機內建的數位相機鏡頭,對著陌生單字拍攝,透過圖像辨識功能,就可立刻在螢幕上顯示翻譯結果,再也不用帶著大本字典或是慢吞吞地在電子翻譯機輸入單字。
拆解文字技術速遞資訊
這項新技術是由諾基亞(Nokia)中國研究中心所開發,用照相手機拍攝任何物體表面的文字,經由光學辨識,將影像的文字抽取識別,再透過內建的翻譯軟體轉換成不同語言。諾基亞中國研究中心負責人裴斯博(Seppo Pienimaa)表示,該中心針對亞洲語言的研究已長達八年,包括漢語、粵語、英語、泰語、越南語等,希望能夠創造多語言通用的服務,讓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可以在生活中更便利地溝通。
諾基亞中國的研發人員表示,現在已經能將中文與英文的文字影像進行拆解辨識,可逐字翻,也可以配上人工智慧的詞組辨識,大從海報看板、小至報章雜誌的說明文字都可翻譯。這項技術最快將可在今年搭配產品問世,屆時可望免除參加北京奧運的外國觀光客看不懂中文菜單的困擾。
透過影像識別的技術,再加上傳輸到某些終端或網路辨識,照相手機的應用還可以作為更精確的個人身份識別。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和夏普(Sharp)公司都已經開始製造具備「面部識別」功能的手機,透過內建相機,來捕捉使用者五官的輪廓與距離,再透過軟體運算,辨別識使用者是否為原手機持有者。
這項研究的應用,不單是打算以手機取代翻譯機,研究人員更試圖讓手機扮演搜尋引擎的角色。諾基亞在加州帕拉阿圖(Palo Alto)的研發中心,就推出一個名為「Point Find」的計畫,只要以照相手機拍攝生活周遭的景物,就可以即時從網路上得到相關資訊。去年秋天,數家印度寶萊塢(Bollywood)電影片廠嘗試了一項新服務:手機用戶將相機鏡頭對準電影海報,然後就可以下載該部電影的主題曲作為手機鈴聲。研究人員在實驗室示範,把手機的相機鏡頭對準一只紅色的鞋子,手機立即可以從網路上搜尋出附近鞋店的資料;對準店面,就能得到門市營業時間的訊息。
諾基亞承諾這項計畫將在三年內實現,而這個概念型科技已經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因為它讓消費者簡單地使用照相手機,得到他們感興趣的資訊。甚至當消費者想要購買某件海報上的洋裝,照相手機也可以搜尋最實惠的價格和購買方式,比起現有搜尋模式(消費者在網路上尋找關鍵文字)便利許多。不過,除了影像辨識,這項技術需要大量科技的配合,例如GPS定位、人工智慧演算法。MIC研究顧問王勝宏表示,利用影像辨識在實體世界搜尋,需要龐大的資料庫和運算能力,更要能夠跨平台的分享資訊,不是單一企業可以做到的。
未來圖像辨識可望與更多應用程式結合,但重點在於要找到利基,提供特定族群消費者一個「渴望擁有」的加值選項,「好用」才能讓圖像辨識成為新的殺手級應用。
資料來源: 數位時代 2008/2/5
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紅包卡上陣 一卡抵一包
春節紅包滿天飛,合庫今年特別推出紅包卡,一套二張、售價二百元,客戶買了紅包卡以後,可以自行利用銀行的實體ATM機器,或是透過網路ATM轉帳,將戶頭裡的錢,轉到紅包卡裡頭。
合庫電金部經理林孟津說,紅包卡是卡面經過特殊設計的儲值卡,深具特色和收藏價值,每張紅包卡的最高儲值金額是一萬元,沒有下限限制,要儲入一百元、二百元、三百元都可以。
不分大包、小包,一張卡抵一包。
至於客戶要從那一家銀行的存款戶頭,將錢轉入紅包卡,也統統行,沒有限定合庫的存款戶頭才能轉帳。
民眾掏出紅包卡送紅包,沒有大小眼的問題,因為每一張都一樣,只有儲存在裡頭的金額不同,倒是自己要做記號,弄清楚那些張是二百元、五百元、一千元,那些卡裡頭儲存三千元、五千元。
林孟津說,發給孩子紅包卡,最方便的地方就是,不論是小學一年級、三年級,或是國中生、高中生,都可讓孩子學習使用卡片購物付款,從小學習運用不同的支付工具、建立理財觀念。
倒是合庫的紅包卡,由於今年第一年開辦,目前只有台北市、台北縣地區有發行,至於紅包卡的使用地點,林孟津說,只要是合庫的特約商店都接受卡友刷紅包卡付費。
合庫售卡時,會同時提供一分資料,列有三百多家商店名稱、優惠,像PChome都接受合庫的紅包卡。
台北富邦銀資深經理蔡孟娟說,以前富邦銀行也曾經發行過紅包卡,一張晶片卡裡頭可以儲值,當做紅包送人,不管送大人、送小孩都很合用。
不過,有一點要提醒紅包卡客戶,有些人持有紅包卡,但是忘了去消費,也有一些卡友卡片裡頭的錢還沒有用完,餘額一直擺在卡片裡頭,如果沒有使用,就會變成呆錢。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 2008/2/1
正隆RFID驗測中心認證報告獲45國承認
正隆 (1904) RFID團隊近年來囊括國內公、私領域驗測案例總數 85%以上,為台灣企業提供優質的RFID UHF及HF性能驗測服務,「正隆RFID應用驗測中心」提供的產品認證測試報告,目前更被全世界包含美國、中國、日本及歐盟等45個國家所承認。
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運用日廣,為推廣無所不在(Ubiquitous)的運算環境,台灣RFID業者推動成立uID在台中心,大力推廣亞太RFID標準uID技術。
為因應這波亞太市場對uID技術衍生的相關規範,正隆日前也發表RFID智慧型包裝i-Carton及e-Box可支援uID規格,提供亞太客戶在RFID物流及防偽包裝方面的服務需求。
這項智慧型包裝也可針對歐美客戶繼續提供支援EPCglobal Gen. II / ISO 18000-6C規格的RFID物流及防偽包裝,協助台灣廠商與國際接軌以爭取RFID商機。
正隆總經理蔡東和表示,因應亞太及歐美地區RFID技術發展,正隆智慧型包裝解決方案不僅符合uID技術及EPCglobal靜、動態標準性能驗測等RFID主流標準規格,並兼顧WalMart、BestBuy測試需求驗證等程序,提供國內外客戶穩定及可靠的智慧型包裝解決方案,以達商品順利交貨。
資料來源: http://tw.stock.yahoo.com/ 2008/1/31
創新e療 突破時空限制
去年底,我參加了一場記者會,與陽明大學吳妍華校長共同啟動「流行性疾病分析系統與疫苗用病毒株篩選」計畫。這個計畫運用了陽明大學在生技醫療領域的專長,與IBM在資訊科技領域的經驗與整體解決方案,來分析流行性感冒病毒,作為提供疫苗製備的預測基礎;未來更可將研究範圍延伸到其他流行性疾病的研究與預防,例如登革熱病毒、肺結核等。
日新月異的科技,不斷地影響甚至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和內容。過去人們可能無法想像,科技居然可以用來提升流行性疾病研究與疫苗篩選的效率。相信今日有更多人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性與趣味性之餘,也期待它能提供更多樣化、更創新的服務。
我認為,創新的醫療模式將是改變未來人們的工作、生活與休閒娛樂模式的重要趨勢之一。
比方說,醫護人員透過穿戴在病人身上、或裝設在病患家中的感應器,可以全自動的方式、長期從遠端掌握患者的身體狀況。這對患有糖尿病、腎臟病、循環系統或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友來說,將是一項福音;患者本人不但可以確實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醫護人員也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持續地自遠端從事預防醫療行為。IBM估計到2012年之前,與遠端控制醫療技術相關的軟硬體解決方案,將是企業創新的主力之一。
而當病人到醫院看診時,其過往醫療記錄已在科技的輔助下完全數位化,醫生也將以如同X光一般的透視眼來檢視醫學影像。舉例來說,當我們將患者病歷匯入由IBM蘇黎世研究中心所研發出的ASME(Anatomic and Symbolic Mapper Engine)系統,即可產生一個3D式的虛擬患者圖像,顯示該名患者過去的每一筆醫療記錄。
醫生只要用滑鼠點擊電腦螢幕上虛擬患者的身體部位,就可立即搜尋有關該部位的相關病史,不再需要紙本病歷。同時,電腦也會自動把這些影音資料與其他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筆病歷進行比對,找到其他出現類似病徵和體質的病例,協助醫生做出更精準的診斷與醫療服務。
3D網路時代來臨在醫療體系開始以3D方式提供服務之前,時下熱門的網站如第二人生(Second Life)與魔獸世界 (World of Warcraft),早已將網路世界3D化。
在未來互動式的線上世界裡,我們可以漫步於「虛擬」超市、書店或DVD租售店瀏覽與挑選商品,與不可能長時間在實際商店駐點的各種專家交換意見。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網路世界進入三度空間,人類將產生新型態的教育、遠端醫療與消費行為,人際互動與生活模式也將出現新風貌。(台灣IBM公司童至祥總經理)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1/31
遠通ETC 兩年虧逾15億
遠通電收1/30自結去年虧損6.9億元,兩年累計虧損高達15.5億元,由於2012年後將改成計程收費,總投資金額龐大,預估長達14年才能達到投資回收。
遠通電收昨日舉辦感恩餐會,邀請使用量最高的用戶參加,包括用量最高的企業客戶-和欣客運,車機最多的統聯客運,使用頻率最高的台塑集團塑化汽車貨運,以及個人用量最高的楊又霖。遠通電收目前車上機(OBU)申裝量約44萬台,占上高速公路車輛數的三分之一。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200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