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
行動商務市場回顧與展望(上)(下)
◎到底有多少人在使用行動上網?
根據台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公布2007年第二季行動通訊市場統計顯示,3G用戶數已超過所有行動電話用戶的 1/4,達到了27.4% 。而且3G門號正是台灣目前行動通訊市場用戶數持續成長的關鍵。
該報告進一步指出,行動上網服務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千萬,幾乎是台灣人口的一半。而3G用戶數的持續增長,以及GPRS用戶的衰退,看起來是這個成長的最大關鍵。
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 )針對2007年上半年的無線網路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指出,無線網路使用率為25.26%,半年來僅成長 3.48%。這顯示台灣行動上網人口及使用情況都有停滯不前的現象。
「無線網路使用率」是指:過去半年內曾使用無線網路的民眾比例。為何者兩份報告呈現出如此截然不同的結論?如果我們更深入的去探究行動通訊市場的實際運作,就會知道答案。
首先,3G用戶數確實是大量的增加了,電信業者有計劃的在讓用戶持續升級。然而,為了鼓勵用戶使用行動上網的加值服務,電信業者所銷售的3G門號,都預先開啟了行動上網零月租的費率。
從帳面上來看行動上網的門號數量確實增加了,電信業者僅是依照「有開通行動上網服務的門號數量」回報給NCC ,因此會得出行動上網用戶數大量增加的結論。
◎3.5G開始向家庭與車用市場滲透
然而,用戶實際上卻沒有使用行動上網服務,或者並不清楚自己正在使用的服務究竟算不算行動上網,也因此當TWNIC 以問卷調查或電話訪問民眾時,所得出來的答案並不相同。
考量上述實際的市場運作情況,台灣的行動上網市場並不如想像樂觀。至少原先市場抱持高度期待的3G,並沒有造成席捲的風潮,反而是由電信業者辛苦的推廣再推廣,透過零元手機等活動才取得用戶。
然而,市場以及技術都在演變著。3G的理論速度僅達384K並未引起消費者太多驚嘆,速度更快的3.5G隨即進入商用階段。06年九月開始,電信業者陸續在都會地區開通3.5G服務,使得市場有兩大變化:
1)行動上網的終端,從手機邁向電腦:許多知名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商例如華碩,紛紛於筆記型電腦內建3.5G上網模組,並且與電信業者合作搭售。這對於商務人士而言是一大吸引力。
2)行動上網使用者,從戶外邁向家庭:電信業者開始考慮到3.5G的傳輸速度有能力與ADSL一較雌雄。例如遠傳電信即喊出要以3.5G取代家用ADSL,進軍家庭上網市場,以及車用市場。
3.5G服務也衝擊著台北市的WiFi無線網路新都計劃。雖然台北市在06 年六月份取得了「全球最大公共無線寬頻網路城市」的殊榮,然而近一年來用戶數成長遲緩,也不見殺手應用,更面臨了3.5G的挑戰。
◎WiMax正式啟動以及終端製造商的變化
此外,WiMax 執照終於在07年 7月底透過競標程序,成功的發放了八張。依據規定,取得執照的業者必須至少於三年內開台商業營運。雖然時間還久,但是業者之間的布局,更將牽動整個行動市場的發展。
WiMax 是比WiFi速度更快,涵蓋範圍更廣的廣域網路技術,一般認為與3G(以及其系列技術)形成正面競爭的關係。三年之後,更便宜的語音通話,更快的行動上網速度可能都會因為市場競爭而成為現實。
相較於為時尚早的WiMax 來說,06年到07年發生了幾件來自原先行動通訊領域的重大事件。特別是硬體製造商成功的介入甚至改變了向來由電信業者主導的行動通訊市場。
首先是黑莓(Black Berry )手機引進。這種面對商務人士所提供的手機Email 服務在美國大受歡迎,繼而由本地電信業者爭取引進。最後雖由台灣大哥大取得合作,然而中文化的問題卻持續產生困擾。
其次是美國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造成萬人空巷的銷售熱潮。這款手機除了獨特的人機介面設計以及優美造型之外,最大的突破在於其整合了蘋果的iTunes網路音樂服務。
購買者需要上網開通iTunes帳號,這支手機才算完成正常啟用程序。與蘋果合作的美國電信業者AT&T,在本次合作中的讓步程度幾近不可思議,一般而言電信業不會輕易讓出對用戶的帳號控制權。
資料來源: http://www.udn.com/& 數位之牆 2007/10/1
==============================================
◎網際網路服務與行動上網結合
本地電信業者也極力爭取iPhone合作。讓蘋果在合作中擁有如此強勢力量的並非其設計能力。如果僅靠設計能力,連Nokia 以及Motorola 等傳統手機製造商,在跟電信業者合作上都不見得能討到便宜。
真正讓蘋果得以占上風的,是其網路音樂服務iTunes。當用戶指明要使用某種網際網路服務時,即使是強如電信業者也能甘拜下風。於是我們看見了,傳統的網際網路業者進軍無線上網市場的一線契機。
事實上,搜尋引擎的龍頭Google以及Yahoo!也從來就沒有放棄過進入行動上網市場的想法,而網際網路上的各式應用也將與行動網路市場結合得越來越深。06年以來甚至不斷謠傳Google將推出自己的手機。
在本地市場,Google於06年12月份宣布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出手機版的 Google搜尋服務,其後更宣布與遠傳電信合作推出Gmail 服務。據稱未來Google Maps 以及YouTube 服務也將陸續推出手機版。
而台灣大哥大於07年六月宣布,與Yahoo!奇摩推出Yahoo!oneSearch 中文版服務,可讓用戶由手機的 Catch首頁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搜尋結果將以分類方式呈現,以及新增Catch加值服務等。
長久以來由鈴聲下載,圖形下載等服務盤據行動商務應用前三名位置的局面,也將可能由於Web 2.0服務的興起而打破。強調社群互動以及個人Blog,個人相簿等服務,日漸成為3G上網服務上的重點應用。
◎NFC 應用將是下一個重心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場通訊) 是一種支援短距離資料傳輸的技術。由於跟手機結合之後能夠發揮相當多的應用,因此被視為是相當具有潛力的通訊方式。
雖然與RFID同為短距離無線通信標準, NFC技術的備受關注的原因,在於其採用雙向識別和連接,更適用於付費,認證與通信,也能讓手機向具有 NFC功能的電視傳輸照片,或從電腦下載音樂等。
具體的應用,例如電子錢包服務以及手機捷運卡等。前者在07年 2月的時候,由台灣大哥大宣布推出亞太地區第一個NFC 電子錢包體驗計劃而正式上路。此前只有中華電信以RFID為基礎推出的電子錢包服務。
持有 NFC手機的消費者,可以在提供 PayPass服務的店家以手機付款。計劃發布當時,已具備 PayPass機制的地方包括萊爾富超商,頂好超市,京華城喜滿客影城,IS Coffee 及國內外機場 Captain商店等。
另外,行動電信業者使用多年的OTA (Over The Air,空中下載)技術也會結合 NFC,可應用於消費者直接下載個人信用卡資料到手機,用手機上網輸入ID及密碼啟動信用卡,直接以手機進行刷卡等。
而中華電信則與台北智慧卡票證,諾基亞等宣布合作,預計於2007年底推出手機悠遊卡,消費者在搭乘捷運或公車時可利用手機感應扣款,還可連上中華電信 emome網站進行儲值,查詢餘額與交易紀錄等。
◎企業服務與公眾服務
2007年一月份,中華電信宣布與國泰金控合作,以3.5G搭配中華電信自有品牌的智慧型手機,進行企業M 化。事實上,企業 M化概念已經多年,一直到今天,傳輸速度以及終端的改進才使得此事更易成真。
除了企業M 化的應用之外,借助NFC 技術,企業應用也開始觸及門禁管理系統等領域。2007年六月份,中華電信,BenQ,台北智慧卡,微軟及萬事達卡共同合作,推出「手機門禁管理系統」。
企業員工可以將BenQ T80當成門禁卡使用,亦可作為悠遊卡,控制數位家庭設備等,未來可下載電子廣告和接收公車到站資訊。再將手機結合Paypass 信用卡功能,手機也變成是一張信用卡。
整體而言,將手機的廣域網路以及近端的近場網路結合,所開發出來的應用,也是企業應用的下一個重心。這些應用已經擺脫了過往幾年來以手機行動上網為核心的想法,而拓展出更多的應用。
在公眾服務上,除了本地政府的M 台灣計劃隨著WiMax執照發放而逐步展開之外,06年的公眾服務也有小規模的進展,例如台北市政府與台灣大哥大和遠傳電信聯合提供「MBus公車便利通」即時動態服務。
消費者只要下載軟體到手機,就可以查詢大台北地區所有的捷運接駁公車路線,以及部份一般公車,幹線與小型公車路線等236 條路線約 1800輛公車與到站時間。訊息每八秒更新一次,相當即時。
此外,經濟部工業局也完成了與宏碁,台灣大哥大,Sybase,滾石移等,淡江大學合作的「行動新世代應用開發暨推廣營運計畫」,在淡江大學建置WiFi及 GSM雙網行動通訊環境。
學生可利用同時支援WiFi與 GSM的雙網手機撥打網路或一般 GSM電話,也可透過WiFi或GPRS接收各項校務相關資訊。預計2007年底,陸續完成北中南總共15所大專院校的建制,各校間尚可互相漫遊。
◎行動商務市場的展望
整體而言,由於許多新興的傳輸技術都在2007年底達到可應用於市場的階段,各式應用將精彩可期。一般認為,行動服務的費率是消費者使用上最大障礙,然而,隨著市場競爭,費率等問題終將得到解決。
資料來源: http://www.udn.com/ & 數位之牆 2007/1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