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7日 星期日

IBM:成本、標準將影響RFID應用普及

IBM表示,RFID標籤成本仍高、產品電子碼目錄(EPC)標準尚未底定等因素,將影響RFID的普及應用。 台灣IBM軟體研發中心原創技術創新服務部經理黃耀民指出,受限於RFID標籤成本仍然過高、以及相關的產品電子碼目錄(EPC)標準尚未底定等因素影響,導入RFID應用對各產業而言,若未能符合ROI(Return of Investment,投資報酬率),及導入該技術後可見效率的提升、節省成本等效益者,將影響企業的導入意願。而現階段市場上應用RFID技術的主要產業,如製造、物流、醫療等,則多應用於如供應鍊管理、貨物及人員追蹤等領域。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是一種結合嵌入貨品中的晶片(tag,標籤)、接收器,再以中介軟體串連整合後端系統等,所形成的辨識技術。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產品電子編碼)則是由EPCglobal(無線電頻識別標準組織)於2004年6月時,所公佈的第一個全球性RFID標準,可作為每項物品獨有的編碼,類似各產品的身份證字號,使用者可依EPC連結ONS(Object Name Service,物件名稱服務),查找特定物品的詳細資料。EPCglobal乃由原美、歐兩洲的條碼標準組織所聯合成立。 其中,ONS可視為RFID網路中的DNS(網域名稱服務),透過ONS搜尋服務,使用者將可獲得單一物品的相關詳細資料,例如某台筆記型電腦的詳細規格、出廠日期、製造地點等。 未來隨著RFID應用普及,將衍生大量資料,視標籤種類而定,EPC可區分2億6千8百萬家製造廠商、每家廠商可有1千6百萬種產品、每種產品可包含6千8百萬個獨立物件,也意味著,EPC可用來區分出幾千兆個單一物件的特定資料。 為準確建立各國所生產物品所對應的EPC相關資料,國內已有宏碁公司在2004年11月與美國VeriSign技術合作,取得經濟部示範性資訊應用開發計畫,執行「EPC供應鏈資料交換網路服務平台計畫」,並已完成第一階段「台灣名稱解析服務中心(Taiwan Resolution Center, TRC)」的建置。將提供台灣地區RFID物件名稱解析服務(Root Objective Naming Service, Root ONS)M並將台灣納入全球國際產品電子碼網路(EPCglobal Network)中的一環。 一般企業在導入RFID應用的同時,必須注意所儲存的資料格式是否與國際標準相容,以利跨國間的上下游供應鏈廠商資料共享,而IBM認為,由於EPC相關標準、機制仍在建立當中、且RFID標籤成本仍高,因此將是影響RFID技術普及應用的重要因素。 現有IBM針對垂直產業所提供的RFID解決方案,包括供應鍊管理、工作流程管理、資產管理、安全及存取控制,以及貨物及人員追蹤等方案。 國內則已有裕隆汽車導入RFID技術,應用於其汽車保修中心作業流程中;北部南湖國小,則導入該技術運用於其校園安全維護作業。 資料來源: Taiwan.CNET.com / IBM Taiwa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