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5日 星期四

政府擴大推動RFID食品安全應用

由經濟部、工研院及相關業者成立的「RFID食品安全應用SIG」,將首先推動國內食品業建立RFID加工食品流通履歷制度,藉以提升食品安全性與外銷能力。

有鑑於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經濟部連同工研院與業者共同成立「RFID食品安全應用SIG」,強調要召集相關業者,擴大利用RFID技術建立食品安全履歷,提升國內食品安全性及產值。

經濟部商業司今日(2/14)連同工研院、RFID研發及產業應用聯盟、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等,共同宣布成立「RFID食品安全應用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專業群)」,將召集國內食品業者、物流商、零售商、軟體商等加入,藉以擴大推動國內食品業建立加工食品流通履歷制度,期望能進而提升本土食品的外銷能力。

近年國內時而傳出廠牌仿冒、品質仿冒及問題原料等食品安全事件,為此經濟部商業司RFID辦公室於一年前開始著手進行「加工食品流通履歷追蹤計畫」,並在去年底啟動由工研院研發的本土首套「RFID產品身分識別系統」。該系統串連國內加工食品流通鏈上、中、下游業者的資訊系統,讓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可透過網路即時連線獲知產品的資訊及流通履歷資料。

不過目前只有統一、味全、臺灣綠藻、台灣比菲多、味王等5家食品GMP製造業者採用這系統,並在松青超市、頂好超市、7-11、康是美藥妝店等部分門市裝設商品查詢機。

為了更進一步擴大國內業者的利用,經濟部與工研院則共同召集相關業者成立「RFID食品安全應用SIG」,透過定期開會方式,推動包括加工食品產品認證自動查核技術、國內食品包裝嵌入RFID技術、食品衛生管理法修定等項目。

此外,RFID食品安全應用SIG未來工作項目還包括將在三月底發表加工食品流通履歷的推動成果,並在年中的國內食品展,及年底的台灣國際RFID應用展覽會中,展示推動成果。

SIG召集人工研院經理劉澄昇表示,未來還將進一步推動農產品RFID流通追蹤,並將食品與農產品兩項應用系統整合建置。預估五年內(至2013年)整個整合建置將使用至少50億個RFID電子標籤,並將創造200億的產值

資料來源: iThome 2007/2/1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