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7日 星期三

RFID報到 便利新生活

講到RFID這個新詞,每一個字母大家都認得,但不見得了解是什麼意思。打上Google查詢關鍵字,跳出來三千九百萬個查詢結果,可說是相當熱門。然而RFID究竟是什麼?能為我們做什麼?為什麼商業巨擘美國沃爾瑪百貨(Walt-mart)和美國國防部都競相採用RFID技術? 比條碼更具效益 自從二○○三年六月,沃爾瑪百貨強制其前一百大供應商於二○○五年之前準備好配合運用RFID進行倉儲管理後,全世界的製造商及物流商立即嚴陣以待。這也令人想起一九八四年沃爾瑪百貨對條碼技術(Barcode)的加持,當初也是對整個業界造成極大的衝擊,並帶動了條碼系統的全面採用。試想,條碼雖然好用,每個物件都得近距離掃描一次才能完成盤點,跟RFID動輒上百張標籤、幾十公尺的讀取速度,相較之下RFID所帶來的效益是值得期待的,也難怪沃爾瑪百貨想逐步替換成RFID系統了。 實際操作上,首先需要在物件上裝設RFID的電子標籤 (Tag),物件可能是一個箱子、一個棧板、一個貨櫃,當然一瓶果汁也可以,只是標籤的成本價可能就比果汁還貴,所以物件的選擇上,會以符合經濟效益的目標為主。之後透過讀取設備(Reader)感應,將物件晶片上的資料傳回資料庫中進行分析統計,這個讀取設備就好像平常商場裡看到的讀碼機,不過功能強大許多,至少是可以同時感應數個物件,也不像條碼系統必須近距離才能感應。 軟硬體的應用 電子標籤則可分為主動式(active)標籤和被動式(passive)標籤,兩者最大的差別是主動式標籤需要用電,但可以發送資料。主動式標籤體積勢必會比較大,價格也較高,應用在需要偵測環境並回傳訊息的情境,譬如魚塭的水溫控制、溫室的溼度控制等等。被動式標籤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可讀寫,另一種則不可讀寫。可讀寫的標籤就像是多了個履歷表,裡頭的晶片可為標示物件留下紀錄並可變更,譬如悠遊卡,需要紀錄扣款、加值等等事項,用的就是可讀寫的被動式標籤。不可讀寫的被動式標籤是最普遍也最便宜的,物流管理大部分用的就是這種標籤,因為只需要確認物件確實存在、位置在哪就可以了。標籤可以做成各種形態,市面上最普遍的有貼紙、塑膠卡片、塑膠圓盤等等。 硬體架構上,無線電頻譜的使用和標準的制定是最大的困難。無線電頻譜的資源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空間裡面要規劃這麼多的無線技術,又要避免撞頻,確實不是很容易的事,想想我們看電視、聽廣播、講電話都要用到頻譜,這些頻譜有多擁擠也就不言可喻了,現在各國也沒有一個統一RFID頻譜使用的規定。除了要跟其他無線技術「搶」頻譜之外,硬體的規格也需要統一,目前最通用的硬體標準是由EPCglobal所制定的Gen2規格。EPCglobal 是由EAN International 和UCC所合資的非營利組織,於二○○三年時接受麻省理工學院的技術移轉而成立,致力於將RFID帶入商業應用,並制定產業規格。 然而,RFID的高階運用最棘手的還是中介軟體及資料庫建置的問題。資料庫的建置是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也是真正可以使廠商得利的部分,這裡所指的資料庫是數位化,需要電腦去運算的,所以要推動RFID管理的各個單位,勢必需要一定程度的電腦化,否則就好像買了很漂亮的廚房和廚具(硬體設備),也準備好新鮮的食材(貼了標籤的物件),卻沒有經驗豐富的廚師(資料庫和操作人員)可以出菜一樣的困窘。軟體平台則大多需要客製化設計,譬如Walt-mart倉儲管理的平台,和豬隻生長履歷的維護平台就可能大相逕庭,日前高鐵票務問題層出不窮,主要也是因為軟體出錯,軟體的重要性有時更甚於硬體。 軟體平台也將需要某些標準,以利於同類型廠商的互相借用。假設一家廠商同時供應Walt-mart、Target和Amazon,而這三家通路商的標準差異甚多,將會造成許多困擾。因此中介軟體的開發與共享,才是RFID技術真正困難之處。 公領域應用推動 台灣發展先驅 以目前的情況看來,RFID在商業運用的發展主要還是倉儲物流業,這些都只是在管理面、製造端節省了成本。消費大眾不會在乎廠商又買了幾套機台、減少了多少人力,買的農產品真的吃了安心(農產品履歷)、結帳的時候不用掏錢包找零或簽名(Visa Wave),這些事情比較實際。但是民眾們低估了RFID的實力,在公領域的運用上,RFID技術能為我們做的事情更多也更廣泛。 根據經濟部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辦公室主任李正明的分析指出,RFID在公領域的推動應用可分為居家及公眾安全、食品流通安全、航空旅運應用、健康與醫療應用以及貿易通道安全等五大領域。公領域的實際運用,諸如對於犯人的監控、學童的安全監控、護照防偽等等都是很重要的計畫,近年來犯罪率持續上升,詐騙集團橫行,人人提心弔膽。運用RFID技術監控重大罪犯避免其再犯,或是監控學童的活動減少意外發生,這些都是技術上較為可行,也對廣大民眾有所幫助的。這些RFID運用計畫,能減少人為疏失所造成的傷害,並更進一步提前預防悲劇的發生。 經濟部的RFID公領域推動辦公室於去年二月成立,接續的短中長期公領域RFID發展計畫,在各部會的積極討論下,依照技術成熟度、國際應用趨勢、部門應用擴散度、產業帶動效益及整體外溢性等五項指標,列舉出十八項可行性A級的應用計畫。其中較為重要的包括文物典藏管理、農畜品生長履歷及血統紀錄(農委會提報的是香蕉生長履歷和種豬血統紀錄)、血袋管理、重大要犯監控、校園安全通報及事業廢棄物管制等。 這些計畫的成功與否,除了得仰賴各單位的配合、資金的投入、還有林林總總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在資產追蹤及管理方面,譬如血袋和槍枝管理,就面臨了RFID目前最難克服的技術困難,也就是液體(血)和金屬(槍)的干擾所造成的讀取失誤。在安全控制方面,譬如學童安全和要犯監控,也有讀取距離過長,封裝及天線設計無法符合需求等問題。 缺乏專業人員 RFID應用所面對的困難除了人為上標準的制定、失業率爭議、隱私權爭議,技術上金屬材質的干擾、水的干擾、溫度的干擾所造成的讀取失誤,以及必須客製化的中介軟體,在在都暗示了這個技術推廣普及的漫漫長路。RFID專業人員的缺乏,也被列為是問題之一,在國外甚至有RFID專業人士的獵人頭公司,此問題的迫切性可見一斑。公領域的應用詳細內容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社會安全、國土安全等等個人、團體、乃至於國家的各個層面,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如何能結合產官學研單位,共同開發創造是當前要務。 經濟部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辦公室調查指出,國內目前約有一二九家廠商提供RFID相關產品及服務,知名的有最早投入的永豐餘(永奕科技)、研發硬體的精技電腦、提供整體服務的昇陽和宏碁、接受日本日立技術移轉晶片技術的日晶科技等。如何能善用產官學界資源,將台灣推上RFID世界舞台,是此推動辦公室的使命之一。 技術仍待突破 RFID在各國已經廣泛應用了,台灣起步算是有些慢,不過或許還不晚。重要的技術突破還是得仰賴產官學研界的互相支援協助,什麼時候讓台灣成為RFID示範國,正考驗著政府以及各民間組織。 值得一提的是, RFID的應用充滿了許許多多的可能性,非單一案例可以解釋完全。英國有的酒吧利用RFID晶片做為VIP會員卡紀錄會員的消費習性,中國第二代居民身分證則是目前史上最大的RFID計畫,日前在RFID Journal上還有德國試辦用RFID收垃圾的案例,這些都證實了RFID的廣泛適用性和無限可能。公領域推動辦公室的李正明主任表示,許多人認為RFID是能夠改變人類生活的重要技術,其重要性不輸給網際網路。而民眾生活的安全與便利,在RFID真正普及化之後,或許也就真的舒適美好了。 資料來源: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週刊 2007/1/31 & http://tw.news.yahoo.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