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2日 星期五

經濟部啟用RFID食品流通履歷系統

目前於松青超市、頂好、統一、康是美等四家零售商進行5種品類、逾8000件加工食品的先導示範測試,可提供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透過網路連線獲知該項產品的資訊及流通履歷資料。 經濟部今日(12/20)與工研院、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共同發表國內第一套「RFID食品流通履歷追蹤系統」,將提供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透過網路即時連線獲知該項產品的資訊及流通履歷資料。 此套系統是經濟部商業司RFID辦公室於一年前基於食品廠牌、品質仿冒,及問題原料等事件,開始著手進行「加工食品流通履歷追蹤計畫」所研發推出的本土第一套RFID產品身分識別系統。此套系統由工研院負責進行系統整合與研發,並透過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的認證,結合國內食品製造商、物流及零售業者等進行初期的系統測試。 工研院無線辨識科技中心副主任謝錫興表示,由工研院負責規劃的「RFID食品流通履歷追蹤系統」,是國內外第一件符合RFID國際應用推廣單位EPC Global所提出的EPC網路架構,亦為第一套可進行產品身分識別的系統,讓個別產品本身也有自己的一張「履歷表」。 經濟部則於今日同步於松青超市、頂好、統一、康是美等四家零售商,啟動先導示範計畫。初期計畫將進行至明年2月底,針對統一、味全、味王等通過GMP認證的5種品類、逾8000件加工食品進行測試。 這也是政府首次進行國內加工食品流通鏈上、中、下游業者的資訊系統串連。經濟部商業司專門委員廖汝洲表示,透過RFID 建立流通履歷,將可儲存大量資料,並具有唯一識別碼、不易偽造毀損,及可自動讀取等不同於傳統條碼的優勢;另外,此套系統亦配合「GMP認證標章自動查核技術」,除可提供消費者查詢加工食品的流通履歷外,還可查詢商品是否已取得GMP合法認證編號。 廖汝洲指出,在初步導入計畫完成之後,將會進行為期四年的國內食品、製造及物流廠商的輔導導入作業,藉以擴大測試範圍。預期的目標則將是針對所有通過GMP認證的加工食品建置完整的流通履歷,希望協助國內業者在食品外銷,或是國外食品內銷國內市場時,可以進行流通履歷系統資料的銜接。 另一方面,經濟部明年也預期把此套系統與手機作結合。 經濟部商業司RFID辦公室科長陳祕順表示,明年將會開放徵求國內手機業者的合作案,期望未來消費者可以透過自己的手機,便可讀取所購買食品的流通履歷。 資料來源: iThome 2006/12/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