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活體水產U化運籌平臺完成供應鏈廠商整合

全臺灣漁業e化規模最大的活體水產U化運籌平臺,歷經1年多需求分析和計畫,於今年7~9月,整合上、中、下游的供應鏈廠商,並完成將近50家合作廠商的合作備忘錄簽署,日前已經正式上線。

活體水產U化運籌平臺其實是:整合上游的養殖業者的養殖資訊、上中游檢驗中心的檢驗報告、中游活魚中心進出貨、運輸、蓄養資訊,以及最下游的餐廳業者消費諮詢。這些資訊都可藉由一套完整的供應鏈管理軟體,透過RFID硬體設備支援,與產品履歷資訊交換平臺,進行產業資訊的提供,其中,讓最下游的餐廳食客,可以透過清楚了解這些魚完整的生產履歷,食用到最乾淨、健康的魚。目前主要養殖的對象是較為高價的石斑魚和海鱺魚。

根據2005年漁業署統計資料顯示,全年度水產內銷總值約為400億元,政府希望透過建構活體水產U化運籌系統後,改變漁業原先的商務模式,增加至少100億元的營業額。資策會南部創新研發中心經理陳蕎彬表示,「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透過這一套運籌系統的建置,每一條魚的成本提高3~5%,但是平均售價則提高8~15%。」

陳蕎彬指出,這個運籌系統透過RFID的技術,以及良善的魚生長環境營造,都讓這些高價魚,一路從養殖中心、檢驗中心、活魚中心一直到餐廳,都是活跳跳的,加上完整生產履歷的資料,也讓餐廳的食客願意花高價,買健康、好吃的魚。他說,目前已經有一些星級餐廳(臺北君悅、長榮桂冠、長億麗緻等),以及強調新鮮的海鮮餐廳,例如臺南的丸三海鮮餐廳、河邊企業集團等,都加入這個運籌平臺。

透過農委會的潔淨食材、乾淨入口—RFID技術實證應用案例的專案計畫來看,陳蕎彬說,農委會推動的生產履歷計畫,只涵蓋到整個活體水產U化運籌的養殖業者,對於整體U化運籌的涵蓋還不完整。他表示,整個活體水產U化運籌系統從最上游的養殖業者開始,便要求業者詳實記載養殖日誌,等到魚隻成長到一定程度後,經過活魚車、活魚船的第一次運輸,將魚隻送到第三方的檢驗中心進行健康檢查。陳蕎彬表示,從養殖日誌到每一條魚的檢驗報告內容,都被翔實的記載在每一隻魚的RFID標籤上。

經過檢驗中心的檢驗,符合健康安全標準的魚隻,將經送到活魚中心蓄養。在活魚中心蓄養期間,不僅將所有影響魚兒生長的環境因素與參數記錄下來,並可透過RFID技術輔助,達到進銷存管理。等到最下游的餐廳業者下訂單後,再透過第二次運輸,將魚配銷送到各大餐廳。陳蕎彬表示,餐廳消費者透過列印或讀取RFID標籤,了解到這一隻魚的生產履歷、養殖日誌、檢驗報告結果及蓄養日誌,甚至是餐廳的消費記錄,足以證明這一隻魚的生長過程的健康與否,是否值得消費者付出高價享受。

這一個U化運籌系統是以.NET進行開發,對於整個供應鏈業者而言,除了必須安裝運籌系統的供應鏈軟體外,對於IT設備的門檻要求並不高,例如上游的養殖業者,只需要一臺可以連線上傳、更新養殖日誌的電腦即可;中上游的檢驗中心,目前以一些大學和檢驗單位為主,這些單位廠商只需要將檢驗報告放置在整個U化運籌系統的資料庫即可。

至於,中游的活魚中心主要仍是透過RFID技術,並撰寫一些RFID的中介軟體,做產品進銷存的管理。而最下游的餐廳業者則必須要採購一些PDA、RFID讀卡機、電腦設備、印表機等,再加上整個供應鏈管理軟體,「平均加入的成本為8~10萬元不等。」陳蕎彬說道。

整個計畫經過1年的需求分析和規畫,今年邁入計畫的第二年。陳蕎彬說,整個活體水產U化運籌系統在經過上、中、下游的軟硬體整合後,日前已經有包含上、中、下游業者等將近50家,簽署這個供應鏈管理的合作備忘錄。他表示,要參與整個U化運籌系統的業者,除了本身必須具備足夠的領域專業知識外,透過簽署合作備忘錄、確認合作意向後,也提高業者與整個U化運籌系統平臺的配合度,未來等到簽約時,將正式羅列彼此相關的權利義務。

活體水產U化運籌系統的智慧財產權由資策會所有,已經可以將整個系統進行技轉,不過,技轉金額資策會尚未公布。資策會表示,目前U化運籌系統率先運用在漁業,未來整個產業模式將複製到其他高價的畜牧業上。

資料來源: 2006/10/16 Ithome

沒有留言: